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BIM用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你将来吃肉还是吃草

建筑施工一直是建筑全生命周期重要的一环,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所有施工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于BIM技术而言,BIM不仅仅是技术和管理信息化创新手段和工具。因为工具可以被很快学会,但凝结在工具背后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则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和发展。

施工企业对BIM技术应用怎么样才算高水平?

很多人认为:BIM 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应用成功与否,相关的软件系统是基础,配套的专业人员、管理制度、应用流程等才是关键。

这些年建筑圈介绍BIM应用的案例还是一些类似上海中心、迪斯尼、青奥中心等高大难项目的BIM 技术应用,深感中国大型施工企业在BIM 应用方向,特别是从企业的角度战略方向上还把握不够准确。

BIM 技术改变建筑业的关键点在于大数据能力和协同能力改变了项目管理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推动整个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升。

解决技术难点并不是第一位的,但目前的BIM 技术团队往往把技术应用放在首位,本末倒置了。

BIM 技术在国内施工企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普及,但目前应用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大多企业对BIM 应用发展的方向还不够清晰,特别是从企业级BIM 发展的方向还不够明白,企业级BIM 应用的顶层设计有较大欠缺,会影响BIM 技术的投入产出和前进的速度,需要加快提升。

施工BIM应用现状分析

总体来讲,当前施工企业的BIM 应用水平差距已经开始拉大,有的企业对BIM 还了解不多,未予重视,处于被动状态;有的已经将BIM 技术列为企业发展战略,已做了大量试点项目,有了大量投入,也获得不少成果,但由于技术选型、和实施方法论的不成熟,真正进入项目级、企业级成功应用的还较少。

施工BIM应用现状:

1、应付阶段

2、项目试点阶段

3、单点应用,非全过程

4、单项目应用,非集成

5、单机应用,非协同

6、技术应用为主,数据应用和协同管理应用少

BIM施工过程管理——施工单位未来需要开发的信息技术集成,五年之后的项目就是全数据管理,工地不再是一个工地,而是一个处处带信息的磁场。

1、应付阶段。一部分企业还处在被动应用状态,在业主方强制应要求中的项目被动使用,甚至将BIM 技术视为对施工企业不利的技术,在心理上加以抵触,这些企业的生存能力无疑将受到挑战。

2、项目试点阶段。大部分企业还处在项目试点应用阶段,包括标杆性企业,如中建、中铁、上海建工等,还没有到普及性的项目管理基本工具,企业级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

3、单点应用,非全过程。工具级点状应用,非全过程应用,碎片化应用,应用点少。很多BIM 团队主要在3D 可视化和碰撞检查,成本高、投入产出不够。一次建模、全员全过程应用,应是努力的方向,多用一次,回报多一次,成本多分摊一次。提高BIM 的投入产出比是实现BIM 普及应用必须迈过的门槛。

4、单项应用,非集成。单专业应用,还达不到全专业的集成应用。其中有业主的原因外,公司BIM 团队专业不齐全、应用顶层设计能力不足,综合应用能力不足所致。不能集成化应用,会导致BIM 技术应用价值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一些解决方案是不可行的。全专业集成化应用能大幅提升成果的可行性,提升BIM的应用价值。但对技术团队的技术水平要求将更高些。

5、单机应用,非协同。单人单机的应用方式,大大减损了BIM 技术的价值,应用BIM 技术产生的大量数据不能被共享、检查,数据不能被项目和企业拥有。工程项目管理三大难题之一是项目管理协同困难,效率低、错误多,基于BIM的协同管理可以大大缓解这一问题。这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平台来支撑,大数据能轻量化应用。

6、技术应用为主,数据应用和协同管理应用少。BIM 技术,看上去是一个强大的技术,BIM 技术发挥最大价值的两个方面却是大数据价值和协同价值,技术值反而应该排在第三。做为企业和项目应用BIM,要把BIM 的三大价值,即强大的BIM 数据支撑、技术支撑和协同管理支撑都充分地用足,尤其是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协同管理支撑要用好!

施工企业对BIM技术应用高水平标准

总结了一下:施工BIM应用失败的7大原因!

近些年,施工企业的BIM 应用积极性很高,一方面是政府相关政策的促进,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于BIM 革命性价值的认可。从应用广度来看,目前绝大部分央企、大量地方性国企、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以及少部分有战略眼光的中型民营企业都在进行BIM 应用,试点数量有多有少。应用深度还较为分散,应用体系也还在摸索当中。

1、公司领导未将BIM 列为企业战略

2、BIM 解决方案选择错误

3、BIM 顾问团队选择错误

4、中层阻力未能解决好

5、未找到好的实施方式

6、将引入BIM技术作为成本,投入不足

7、期望值过高

施工企业BIM 技术应用,除了软件操作,更重要的是整合应用知识体系的学习转移,很难通过学习软件操作直接获取,通过典型项目的实施互动是应用好BIM 的重要途径。

下面就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和关键价值做一些描述。

1. 虚拟施工、方案优化

首先,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结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建造。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 BIM 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其次,模型结合优化技术,身临其境般进行方案体验、论证和优化。基于BIM模型,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就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可视化模拟分析。按时间进度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模拟和优化。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的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指导措施进行模拟和分析,不断优化方案,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直观地了解整个施工或安装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工序,并清晰把握在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要点,从而优化方案,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2. 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在传统施工中建筑工程建筑专业、结构专业、设备及水暖电专业等各个专业分开设计,导致图纸中平立剖之间、建筑图和结构图之间、安装与土建之间及安装与安装之间的冲突问题数不胜数,随着建筑越来越复杂这些问题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通过三维模型,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在施工前快速、全面、准确的检查出设计图纸中的错误、遗漏及各专业间的碰撞等问题,减少由此产生的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从而减少施工中的返工,提高建筑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降低风险。

3. 形象进度、4D虚拟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经常用于表示进度计划的网络计划,由于专业性强,可视化程度低,无法清晰描述施工进度以及各种复杂关系,难以形象表达工程施工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将BI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的 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和虚拟形象进度。4D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此外借助4D模型,承包工程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中将获得竞标优势,BIM可以让业主直观的了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作出有效评估。

4. 精确算量、成本控制

工程量统计结合4D的进度控制,即所谓BIM在施工中的5D应用。施工中的预算超支现象十分普遍,缺乏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是造成超支的重要原因。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快速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砼算量和钢筋算量。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非常容易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通过BIM获得的准确的工程量统计可以用于成本测算、在预算范围内不同设计方案的经济指标分析,不同设计方案工程造价的比较,以及施工开始前的工程预算和施工过程中的结算。

5. 现场整合、协同工作

BIM技术的应用更类似一个管理过程,同时,它与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不同,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了业主方、设计院、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商等多方的协同。而且,各个参建方对于 BIM模型存在不同的需求、管理、使用、控制、协同的方式和方法。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需要以BIM模型为中心,使各参建方能够在模型、资料、管理、运营上能够协同工作。

为了满足协同建设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建立统一的集成信息平台。通过统一的平台,使各参建方或业主各个建设部门间的数据交互直接通过系统进行,减少沟通时间和环节,解决各个参建方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数据共享问题。实现系统集中部署、数据集中管理。能够进行海量数据的获取、归纳与分析,协助项目管理决策。形成沟通项目成员协同作业的平台,使各参建方能够进行沟通、决策、审批、渠道、项目跟踪、通讯等。

基于BIM模型,在统一的平台下强化项目运营管控。围绕BIM模型进行分析、算量、造价,形成预算文件。并将模型导入系统平台,形成招标、进度、结算、变更的依据。BIM模型集成进度计划,将进度管理的甘特图绑定BIM模型,按照进度计划,形成下期资金、招标、采购等的计划。按照实际进度填报,自动形成实际工程量的申报。在分包和采购招标阶段,围绕BIM模型,进行造价预算分析,基于辅助评标系统,形成标书文件。同时可以对投标文件进行分析、对比、指标抽取、造价知识存储等。按照招标签订合同,基于进度BIM模型申报资金计划,进行设计变更、工程变更、工程结算和项目成本管理。

6. 数字化加工、工厂化生产

建筑工业化是工厂预制和现场施工相结合的建造方式,这将是未来建筑产业发展的方向。BIM结合数字化制造能够提高承包工程行业的生产效率。实现建筑施工流程的自动化。建筑中的许多构件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到建筑中(例如门窗、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构件)。通过数字化加工,可以准确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这些通过工厂精密机械技术制造出来的构件不仅降低了建造误差,并且大幅度提高构件制造的生产率,这样一种综合项目交付方式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建造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缩短项目周期,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并体现先进的施工管理。对于没有建模条件的建筑部位还可以借助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获取原始建筑物或构件模型信息。

7. 可视化建造、集成化交付(IPD)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建设项目参与者的集成化程度差,设计和施工处于独立进行的运作状态,设计商和承包商之间、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总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分包商和供应商之间、业主和总承包商之间缺乏长期的合作关系。无休止的设计变更、错误误差、工期拖沓冗长、生成效率低下、协调沟通缓慢、费用超支等问题困扰着建设行业的所有参与者(设计师、工程师、施工方和业主)。造成这一不良机制的原因主要是在一个建设项目中的各个参与单位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文化差异和信息保护等问题。项目的各成员往往只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的最大化,协同决策的水平低,往往是建设项目中的局部最优化而不是整体最优化。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逐渐成熟,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建设项目综合交付方法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是在工程建设行业为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项目信息化技术手段和一套项目管理实施模式。它带来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变更,最大程度的建筑专业人员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及跨职能、跨专业、跨企业团队的高效协作。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03F0XGBK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