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熟悉的大型卖场、连锁商超在一批批的濒临倒闭!
当大家都在说“零售行业危机”时,经常将罪魁祸首的帽子扣在电商、降级消费等方面;
然而,有一些零售企业,它挥舞着 付费会员 的大旗,告诉消费者:先付钱才能进店消费!
通过近30年的经营发展,某会员制商超巨头(以下称“会员制商超”)在2023年交出了一份国内年销售额接近800亿,会员数量超过500万的傲人成绩,由数据推算,每位会员的年平均消费额超过了1.6万元。
在传统零售行业 亟需转型 的当下,会员制商超究竟用了哪些经营法宝才能逆势而上?
精简SKU|自研产品占半壁江山
在国内零售商超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对商品种类(SKU)一味做加法已经成为了亘古不变的“行规”。据了解,一家普通超市的SKU就会超过1万余种,某些大型卖场的SKU甚至超过了3-5万余种,SKU的增加的确会带来不同需求的顾客,但也会让库存管理、坪效价值等方面变得愈发低效与臃肿,徒增经营成本,甚至反倒让顾客产生消费迟疑。
相比于传统零售商超,会员制商超反而对SKU大做减法,他们将SKU控制在4000种以内(作为对比:24小时便利店的SKU普遍在2500-3700种),会员制商超之所以将SKU压缩到同行的1/5,是因为他们将杀手锏放在了“自研优势”上,其700余种SKU是由自研团队、工厂所特供。
会员制商超通过投入自研,研发出如青柠汁、奥尔良烤鸡、瑞士卷这些早已耳熟能详的明星产品,这些产品的品质甚至不逊于大多数快餐店,却以低廉的价格成为了会员店绝无仅有的“引流产品”,即使它们将选址定于城市郊区等偏远地带,也不缺乏远道而来、络绎不绝的顾客们,因为这些明星产品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新零售|数字化转型之路
自新零售的口号被提出以来,传统商超完成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必经之路;自2016年以来,拉卡拉累计为数百家零售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支付接入、数字化进销存管理以及智能分账等多项行业解决方案,为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拉卡拉同样,会员制商超也正成为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践行者。
那么,他们做了哪些数字化转型之举?
拥抱电商|搭建线上支付场景
2016年,当国内电商正高歌猛进、快速蚕食传统商超的市场份额之时,会员制商超并未将竞争对手视同洪水猛兽,反而选择拥抱电商,除了搭建小程序、APP等线上支付场景,还筛选出满足“即时消费”的1000个爆款SKU作为电商云仓储,开展一小时配送服务,会员们不用到店即可下单即可实现即时消费。
截止至2023年底,这家会员制商超的云仓储坪效达到了惊人的13万元,“云仓储”成为了许多传统商超竞相效仿的新模式。
引入AI|数字化库存管理
仓储管理是零售行业无法避免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会员制商超推出了AI管理应用,员工可以通过APP来扫描商品二维码,通过AI分析出该件商品的库存水平、售罄警告、销售情况以及定价分析等等,帮助经营团队更好地做出决策,并以此每年淘汰更新30%的SKU。
数字化会员管理|用户体验至上
与传统商超“大而广”的目标客群不同,会员制商超通过数据分析,将目标客群定位于最具有消费能力的“30岁+3人以上中产家庭”;针对这类目标客群,会员制商超以便捷、高效的体验为标准,研发出让会员“扫码即带走”的新消费体验;此外,还有“会员帮会员”、“会员越囤越便宜”等围绕会员体验的数字化应用。
以上只是新零售数字化转型的冰山一角,当数字未来已经来到身边,无论是汽车、供应链还是餐饮行业,每一家企业都必将迈入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