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逐步渗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汽车已成为搭载多种智能芯片的智慧移动终端,并逐步走向真正的“无人驾驶”。
汽车?智能移动终端?
作为强大的智能移动终端,汽车通过V2X技术与其他车辆和基站实现无线通信,将车辆周围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实现脱离驾驶员的操控,避免因人为原因出现的如疲劳驾驶、超速、闯红灯等危险行为的发生。
通过城市智能交通网络的建立,可以实现整体调控汽车流量和流向,进而改善高峰期拥堵现象,从源头上降低汽车交通安全事故,提升交通通行率。
“无人驾驶”依据其“自动化”程度可以分为四级:
第一级,特定功能的自动驾驶,仅实现自适应巡航控制,自动刹车和车道保持功能;
第二级,合并功能的自动驾驶,实现部分自动停车入位,交通堵塞时提供辅助,带转向的紧急刹车等;
第三级,有限的自动驾驶,能够实现自动并线、基于车道中线定位的自适应巡航控制、自主停车入位;
第四级,完全自动驾驶,真正实现高速路自动驾驶仪,停车入库领航仪。
前三级“无人驾驶”的实现就需要搭载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
ADAS(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并不是一项配置,而是几项配置协调作用的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种互补传感器,如雷达、超声波、V2X技术等,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收集数据,通过系统运算与分析,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从而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什么是汽车的“眼睛”?
一辆汽车要想摆脱驾驶员实现“无人驾驶”就需要配备多个互补传感器,如雷达、摄像头、激光定位器、超声波和V2X等。
它们仿佛是汽车的“眼睛”,通过对汽车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感知和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再交由驾驶系统处理,让汽车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完成自适应巡航控制、盲点监测、车道偏离警告、夜视、车道保持辅助和碰撞警告系统,具有自动转向和制动干预功能。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