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专家访谈:RCR特刊客座编辑袁家海老师

专家简介

袁家海,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库)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能源经济环境建模与分析、电力规划与低碳转型、可再生能源政策。在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Energy Economics, Energy, Energy Policy,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篇,其中ESI高引论文2篇;2016年应邀为Nature子刊Nature Energy撰写评论文章。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教育部、北京市和国际基金会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担任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30余本期刊评阅人。近年来与多家环境公益组织合作发布了数份有影响力的政策研究报告,其关于电力低碳规划与煤电政策的研究在学术界和政策层面广受关注。财新网专栏作家,有关研究观点广受媒体报道。

记者|潘冉

受访者|袁家海

编写|潘冉

敢于创新、比较有内涵

时尚欢乐的RCR公众号迎来了新的编辑访谈

最近许多学术期刊都开创了公众号作为期刊宣传的窗口,RCR期刊公众号作为行业领导者很开心看到学术争鸣、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面对竞争,RCR团队也会拿出十二分的努力与智力,为广大读者、领域学者分享最前沿、最深刻的优秀论文,提供最广大的合作平台、最优质的访谈,RCR期刊期待与各位一同进步。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电力转型领域专家袁家海教授。作为RCR期刊 The Future of Coal in China 特刊的客座编辑,袁老师分享了特刊筹备背后的精彩小故事,并对低碳领域与电力转型领域的发展现状、前景与困境做了深入剖析。本次访谈主要围绕开场介绍、特刊主题、电力领域与结束寄语四个部分展开。为了使各位读者对RCR期刊的专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本期小编特别增加了“快问快答”部分,机智风趣的袁教授会如何作答呢?

你想知道SCI期刊的编辑大神如何选题吗?

你想了解知名教授对专业领域的看法吗?

是否想八卦老师们欢乐的家庭生活呢?

如果回到18岁,袁教授会如何选择呢?

教授是否会回答关于明星关于星座的问题呢?

本期RCR访谈给你答案!

下拉文章,大快朵颐!

开场

介绍

RCR:

袁老师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本期刊的访谈。我们公众号的很多读者都想深入了解一下特刊背后的编辑“大神”们,所以在正式开始本期访谈前,请允许我给您出个难题:如果让您用五句话全面地介绍自己,您会选择哪五句?

袁老师

中国电力行业问题的观察与研究人士;

以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电力行业复杂多面的故事为己任;

愿尽微薄之力促进中国电力行业的清洁低碳发展;

问题导向,关注研究的实际价值与政策影响;

乐于和志同道合者同行,研究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特刊

主题

Q1

RCR:

谢谢袁老师的自我介绍。我们正式开始本次访谈。首先祝贺您这期的特刊 The Future of Coal in China 顺利出版,可否请您向各位读者简单介绍一下本期特刊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

袁老师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煤炭消费增长的驱动力。2013年中国政府宣布向雾霾宣战开启了大气十条,2014年中国在中美气候变化宣言中首次承诺于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有意思的是,随着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特别是高耗能行业进入平台期或者产量下降,2014、2015连续两年煤炭消费量显著下跌;2016年亦继续下跌。

鉴于煤炭消费增长趋势对中国温室气体达峰的深远影响,2015年以来关于中国煤炭消费是否达峰的讨论迅速升温。齐烨、杨富强等一批资深专家态度明确,认为中国煤炭驱动的增长阶段已然结束,而国际能源署在其2015年的报告中仍坚持中国煤炭消费2030年之前不会达峰,在2016年的报告中则迅速改口热烈拥抱中国煤炭消费达峰,并赞赏其对抑制全球煤炭消费增长的积极贡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中国煤炭的未来”为主题组织了本次特辑。经过了多轮匿名评审过程,最终16篇论文入选,覆盖的主题包括,煤炭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研究,中国煤炭流建模,煤炭定价与煤炭企业经济监管,煤炭消费的环境健康影响评估,煤炭的未来供需情景与建模。

本期特辑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LMDI指标分解、脱钩罗默的增长拉动理论、大数据方法、物质流模型、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经济计量模型、博弈论方法、中国多污染物减排规划与长期效益评估模型、剂量-响应函数健康效应评估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电力规划与燃料需求模型等;同样的研究问题视角也多种多样,涵盖资源诅咒、煤炭与经济脱钩、价格双轨制、煤炭消费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估、碳市场中的碳泄露等众多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问题。在此,再次对全部作者对特辑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Q2

RCR:

谢谢您的介绍。我们都知道,一期特刊的出版是十分不易的,我相信此刊也不例外。那在您筹备此次特刊的过程之中,是否也有一些想要分享给读者们的幕后故事?例如如何确定的特刊主题,编辑团队的组织过程与文章的筛选工作?或者其它您认为有趣的分享。

袁老师

首先,还是感谢主编信任,与主编一个邮件就把选题定下来了。其次,我作为煤炭研究领域的跨界人士,要特别感谢一直从事煤炭问题研究的作者专家的大力支持。最后,就我自己而言,组织此特辑期间,儿子出生了,因为差月份较多,一出生就住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回首那段时光,白天在医院,晚上去办公室处理稿件,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袁老师的全家福

RCR期刊衷心祝福小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

Q3

RCR:

十分感谢您对特刊的付出,我们衷心祝福小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正是因为如此用心的筹备工作,此次特刊的出版反响特别好。那么问题来了,我很好奇,作为客座编辑,您如何评价自己与团队的此次工作?

袁老师

要特别感谢同行的支持和读者的认可。其实本期特刊还是有很多不尽理想之处。首先,因为自身领域的限定,在清洁煤炭技术领域的学术联系较少,因此关于清洁煤炭的最新技术进展的论文,本辑特刊没有收录;其次,中国煤炭生产与消费统计数据的质量或多或少存有问题,本次特刊没能征集到运用大数据等最新方法研究该问题的论文;再次,散煤治理是中国煤炭消费的大问题,也是中国改善空气质量的大问题,很遗憾也没能收录到这方面的论文;最后,无论是清洁采暖,还是工业领域的综合利用,本辑特刊也没能收录到中国煤炭消费方式的案例研究论文。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些遗缺,丰富关于中国煤炭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Q4

RCR:

了解了诸多幕后故事与用心良苦,我想各位读者又增进了对本次特刊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想请您聊一聊此次特刊主题的研究进展。您能否简要讲解一下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与差别,以及您如何看待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袁老师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实际上,关于中国煤炭未来走势的讨论一直是热点话题。2017年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煤炭消费历经三连降后首次微弱反弹。而近期一份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小组的报告也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到2020年还会比2015年有一定增长,其中关键的驱动因素是如果电力消费增长超预期,发电用煤还有较大幅度增长空间。但是另一方面,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经济增长从速度向质量的历史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而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能源系统来支撑。但是煤炭消费的反弹并非没有现实依据,2017年高耗能行业的逆市增长,2018年第一季度部分高耗能行业的强势反弹,都充分说明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难度。如何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律,如何科学认识新阶段的能源需求规律,如何把握高能源革命的本质与内在要求,如何跨越能源不可能三角实现安全、经济、清洁协调发展,都是理解中国煤炭未来走势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电力

领域

Q1

RCR:

感谢袁老师对此期特刊的深入剖析。根据您的个人简介,您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力方面,那么您认为此次特刊的主题与您的主要研究方向联系大吗?可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看法?

袁老师

能有幸组织本特刊,特别感谢主编徐明教授的信任。其实作为电力转型与政策研究领域的学者,本次组织中国煤炭的未来的特刊,既有“跨界”的成分,也有“混搭”的成分;既有偶然性,也有些必然的关联。首先,煤炭消费大头在发电,因此关注中国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就必然绕不过去关注煤炭行业;其次,从2013年以来,我参加了一个环保机构发起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课题,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长达五年的研究正是与中国政府对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演进历程一致,我也借此得以与中国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一路同行;在这个大课题中,我一直承担了电力部门煤控政策的研究。实际上,正是因为在煤控课题里的工作积累,才使我萌发了向徐主编提出举办本次特刊的想法,没想到能与主编的思路一拍即合。

Q2

RCR:

作为我国能源经济、低碳电力转型领域的专家,我相信很多读者均对您对该领域的相关见解翘首以盼。那么,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该领域都做了哪些研究?您又最关注该领域的哪些问题?

袁老师

能源经济、低碳电力转型的研究领域,涉及面广,视角多样,方法丰富,限于本人的狭窄领域不敢多加评论。从自身研究兴趣角度,我最近比较关心的是新能源的消纳问题,特别是从计划向市场转轨时期,市场与政策如何有机结合,促进新能源的高效率、规模化发展。

Q3

RCR:

在您列举的研究方向中,您认为这些研究存在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国内外又为之做了哪些努力与尝试?

袁老师

最大的阻碍是电力调度与生产数据可得性的问题。当然可以用透明度比较高的国家数据来模拟,但是各国各地区负荷特性和资源条件不同,这样的研究只能有近似价值。如果立足本土,一点一点去积累数据,也是艰难但必须要走的路。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去深挖电力相关数据,共同推动新能源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据我所知,关于中国新能源消纳为数不多的顶级期刊论文,都是在数据收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研究架构非常宏大而系统,才能最终登顶的。

Q4

RCR:

我们了解到,去年11月您曾就当前电煤博弈、煤电亏损、煤电供给侧改革、电力市场化等相关问题接受了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的专访,这也是目前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可否简单向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此次经历与您对该问题的见解。

袁老师

电煤博弈,根源是“计划电”与“市场煤”的矛盾,必须要靠电力部门的深度市场化来解决。煤电联营,如果是出于企业内生需求,可部分缓解电煤博弈;如果是政府撮合“拉郎配”,可能会出现一加一小于二的结果。而且,能源革命的号角已然吹响,如果能源企业沉溺于煤电联营而不思转型,最终只会给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埋下更大的后患。

结束

寄语

感谢袁老师今日的受访。不管作为RCR期刊的客座编辑,还是专业领域的学术大咖,您今天与我们分享的均如春风春雨。相信带着您的经验与建议,所有读者都会有很大收获。

在访谈最后,面对成千上万在环境与能源经济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广大学者,尤其是初入领域、略存迷茫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您此刻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袁老师:

大咖谈不上,我自己也不过是努力求索一二而已。谈谈自身的体会吧,首先是坚定学术研究的信念,学术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早点知道自己是否真心喜欢很重要;其次是夯实自身能力,学术研究形式化、结构化的能力很重要,这就需要建立自己的方法学,还得有坚实的工具作为支撑;最重要的是,多关注实际问题,学会从实际中提炼问题,升华学术;最后,还是那句话,学术的道路很漫长,尽管学校的要求和导师的期望都是希望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其实最终还是看质量和水准。

学海无涯

彩蛋来啦!

访谈终于结束了,开心吗?

老开心了。

更爱家人还是爱工作?

爱家人。

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将近40,也该不惑了。干点自己感兴趣、对社会有价值的研究,值了。

如果让您回到18岁,您会选择什么专业?

18岁不行,得回到15岁;上高中,努力考个好大学,学工科,然后再搞交叉研究。

如果再给您一次组织特刊的机会,您会选择哪个主题?

可再生能源消纳。

希望子女也做科研吗?

随他自己,喜欢就好。

认为自己是学术界的偶像派吗?

显然不能是。

情商高还是智商高?

都有待提高。

最喜欢哪个明星?

迈克尔﹒杰克逊。

相信星座吗?

不信。

认为本期访谈的问题质量如何?是否问出了您的深度?

老扎心了。

最想对本期小编说什么?

问题老欢乐了。

如果下次再接受访谈,您要换小编吗?

干嘛换?要给小编加鸡腿。

小编:主编快给小编加鸡腿!

主编: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10G0CKD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