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AI)这一前沿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全球社会的运作模式和经济结构。这一变革不仅局限于技术领域,而是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从生产制造到金融服务,从医疗健康到城市管理,无一不展现出智能化转型的广泛影响。据世界经济论坛的一项深远预测揭示,至2030年这一时间节点,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将携手催生数百万个前所未有的新型工作机会,这些岗位往往要求高度专业化的数字技能和创新思维。与此同时,这一趋势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传统职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自动化流程所替代,从而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转型压力。在此背景下,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与技能,已悄然从特定专业领域的“高精尖”要求,转变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一项基础且必备的素养,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将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积极推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先进数字技术在教育体系内的深度融合与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2年发布的一份关于K-12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全球调查报告,就生动展示了这一趋势:全球范围内,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率先开发并实施了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AI意识与实践能力。
具体到国家和地区,新加坡政府在2023年推出的《以科技推动教育转型2030年总体规划》中,明确将“加强学生数字素养和技术技能发展”作为五大核心战略之一,不仅为学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还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所需的学习机会。韩国教育部门则计划在2025年前,逐步推广使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教科书,以此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关键举措。
进入2024年,这一进程进一步加速。4月,韩国教育部门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而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推出了面向全球学生和教师的新人工智能能力框架,该框架不仅对学生和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提出了更为具体和细致的要求,也为各国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坐标。
在此背景下,我国近期发布的关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是对近年来国内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与宝贵经验的系统总结与创新深化。《通知》不仅明确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与目标方向,还详细规划了实施路径,为各地各校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鉴于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兴趣激发以及基础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当前,各地各校正面临着如何将人工智能教育有效融入基础教育体系,找到最佳切入点与主攻方向,以切实落实教育目标,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的紧迫任务。这不仅是对教育体系的考验,更是对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呼唤,共同开启一个智能化教育的新时代。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