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让我们更深入地工作吧!

东方至远

为明天,更安全

关注

少一些煽情的语言,少一些无谓的纪念,将纪念转换为严肃的思考与深入的工作,让人们安居乐业,川中安定!

这是雷达遥感专家葛大庆先生昨天朋友圈里的一句话,中肯实在,至远君深以为然。

从COSMO卫星拍到汶川地震灾区全球第一张雷达卫星图像开始,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震大灾区一直是全国遥感界的重点监测和研究对象。尤其在此“5·12”大地震十周年之际,各种纪念文章层出不穷,无不表达了对灾区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当前,我们应该为逝者悲痛,但更应该将悲痛转化为严肃的思考和深入的行动。

最近有报告指出,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对比,灾区的植被恢复非常好,生态环境生机盎然,短短十年,我们为灾区重建做出了卓绝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是,生态看似恢复了,是否能够说明灾区已经排除地震带来的地质次生灾害隐患、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大地震后,余震连绵不断。灾区后来又发生了两次大的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7级地震,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013年7月10日,四川省都江堰市发生特大高位山体滑坡事件,上百人遇难或失踪。现场勘测后认定,“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山体开裂形成震裂山体,持续特大暴雨致地表水大量汇流渗入到震裂山体裂缝,导致坡体突发高位滑动。

2017年6月24日,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发生山体高位垮塌事件,山脚下新磨村40余户农房被全部掩埋,100余人无人生还,岷江支流松坪沟河道堵塞长达2公里。现场评估后得到结论,叠溪镇地处地震断裂带,包括汶川地震在内的历史上多次地震对山体造成影响,加之连日降雨,内外因共同作用诱发此次灾害。

作为遥感人,看到这些,哪一个会不难过、不揪心?!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能及时获取雷达遥感数据、及时进行处理,一定条件下,灾前预警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新磨村垮塌事件后拍到的灾区雷达卫星图,图中的新磨村已被完全掩埋。

上图是国内外机构(意大利TRE公司、武汉大学等)通力合作,用欧空局的哨兵卫星拍摄并处理得到的2014年10月以来茂县地区45幅雷达图像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位于新磨村上方近5千米的垮塌源A点,几年来一直在不断下滑,垮塌事件前几个月下滑加速。

近年来,各级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雷达遥感大数据的挖掘深度和分析潜力,正在大力将之运用到地灾普查排查和预警预报工作之中。至远君呼吁遥感界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继续行动,大力合作,积极参与到运用大数据进行地灾防治的工作中来。

为此,我们倡议:

整合卫星资源,统筹数据利用

卫星数据的储备和获取是深入工作的基础,而当前雷达卫星资源却相对有限,因此,如何统筹利用卫星资源、高效服务数据应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对于公益性卫星,大家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分享机制,分工收集和储备卫星数据,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处理,共建统一数据库,并向研究机构和高校开放共享,让青年学生和研究人员能够充分参与研究和应用。对于商业卫星,各方需根据自身卫星特点,建立合理沟通机制,统筹安排数据获取,有效避免一些方面数据大量重复,一些地方却无数据可用的尴尬局面。

引入先进技术,提高应急速率

数据快速处理和分析是深入工作的关键,我们应努力将工作从“事后”做到“事前”。积极研究引入大数据分析、AI、超算、云服务等先进技术,缩短数据处理时间,提高数据应用效率,整合手段,集中发力,把事件处理的应对周期从目前的以天为单位缩短至以小时为单位。

加大研究深度,聚力数据融合

将雷达大数据和气象、地质、水文、建筑物结构等多专业数据深度结合,探索形成和完善更为全面、深入的数据应用方法和模式,在继续强化遥感技术作用于“体检”这一立身之本的同时,进一步学会诊断“病情”,判断“发病期”,练就“治病”本领。

- END -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12F0W7LY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