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从提问到输出》:解锁知识生产的密钥

今天分享《从提问到输出》的读书笔记,依然是从提问入手。

关于提问,在以往的读书笔记《跨越不可能:阅读的投资回报率与知识获取的五个步骤》和《学会提问:在繁杂信息里学会去伪存真的底层逻辑》中都曾分享过,可见“提问”这项技能的重要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上野千鹤子告诉我们,要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而不是单纯的消费者,生产信息的重中之重在于提问,而且必须是没人提过的问题。

那么在生产信息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信息。

1

何谓信息

信息源于噪声,没有噪声,就没有信息。

何谓噪声?噪声就是别扭、执念、疑问、疙瘩……因此,当一切都理所应当、毫无疑问时,不会产生噪声。

有些噪声能催生出有意义的信息,有些无法发展成信息,只能止步于噪声。

噪声出现在不证自明的领域和疏远的外界之间,出现在自身经验边缘的灰色地带。要想提高信息生产效率,就得先打造“噪声发生器”。

2

何谓提问

生产信息的重中之重在于提问,而且必须是没人提过的问题。提问要满足两个条件。提可以回答的问题。提你搞得定的问题。

没人提过的问题,就是有原创性的问题。具有原创性的问题能孕育出原创性的解答,催生出原创性的研究。

那,什么是原创性?

原创性就是和既有信息集合之间的距离。与既有学识的集合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是你的立足点。

3

撰写文献报告

上野在书中分享了一套文献报告的格式模板,个人认为也可以拿来作为读书笔记的参考格式。

在阅读的过程,依然有些并不认同的点,比如上野认为:“义务教育之后的语文课本多以文学家的作品为主,这让我不胜其烦。散文和韵文本就有多义性,怎么“解读”“鉴赏”都行,语文老师又都是些落魄文学青年,这样的语言教育简直大错特错。”

我个人很不赞同这个说法,正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多变的文字,给思想和逻辑创造了一个可供训练的氛围,在不断的理解和训练中,才能形成自己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求同存异,这本书从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构建逻辑,到输出成文、口头答辩,无论是对于内容生产者,还是做学术研究的学生都是实用的指导用书,推荐一读。

《从提问到输出》,上野千鹤子,文汇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

爱看书也爱远行

心情在路上

■ ■■■■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dN2g3hyhNhjF7HtUR_6XWP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