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工智能时代,你还在学英语?

薛 帅 课 堂

1、AI

“长江是亚洲最长,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长江流经多种不同的生态系统,是诸多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灌溉了中国1/5的土地。”

上面一段话是2017年6月,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真题。

“The Yangtze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Asia and the third longest river in the world. The Yangtze River flows through many different ecosystems and is home to many endangered species, irrigating one-fifth of China’s land.”

英文是谷歌翻译出来的内容。注意,注意,注意,我反复校对核查,竟然发现,不需要改动任何一处,无论是语法还是词汇,因为它全对。

在这里,我又要忍不住吐槽英语四级了。你的冰冷无情,我已领教过,而你的低幼弱智,又在翻译出题思路上暴露无遗:要具备多么强大的心理自信才能让你如此忽视今天高度发达的AI技术呢?这就像,如果还敢有人把数学题出成“725.86*125.762=?”,历史题出成“____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一样荒诞可笑。

“占不着理儿,你先嗅了人家蜜,这叫不仁,人家打你活该吧,然后,你又给人车划了,这叫不义,回头报了警,该赔赔不说,人还得拘。”

这段话来自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六爷的儿子被人绑了,朋友们建议报警,他不同意,然后说了上面的话。我还是原封不动,复制粘贴到谷歌翻译。

“If you don’t care for it, you first smell someone’s honey. It’s called inhumane. People beat you, and then you give people a car. This is called injustice, and they report back to the police. The compensation will not be said. Detained.”

这回谷歌翻译的那叫一个“惨不忍睹”。除了“嗅”和“蜜”这样的北京俚语可能不知所云,大多数人整段话理解起来应该没有任何问题。虽然不知道如何把它翻译成合适的英文,但我们的自信心,至少这一次可以冲着AI鄙夷的冷笑,“你丫什么理解力呀,这么弱”。

2、工具

手里空空如也的原始人,与老虎,斑马,青蛙相比,除了食物链的位置和所处的纲目,并无本质区别;但拿了根木棒的原始人,就和他们径渭分明了。木棒人再也不是赤手空拳的面对世界;而他手里这根不起眼的木棒,也在不断持续演化,竟然成为改变甚至重塑世界的巨大力量,它的名字叫“工具”。

“工具”的本质在于,持有者借助它,可以更快更好的从A实现B。比如原始人借助木棍,可以更快的敲死一只鹿;有了弓箭,人类的狩猎范围,可以扩展到海陆空,且不再需要长途跋涉追捕猎物,可瞬间秒杀;顺着这个思路一路向前,马车,汽车,飞机,各种家用电器,以及今天种种互联网应用以及貌似无比高端的AI技术,它们的底层逻辑无一例外,都是“工具”,或是对人的“扩宽”与“延深”——更好;或是对事的“缩短”与“删减”——更快。所以工具的指向,两个字,“效率”。“效”是“效能”,“率是速率”。

工具不仅可以是那些有形的科技层面的物质产物,它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是,语言,宗教,文化,国家等无形方式。比如说语言的诞生,绝非为了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而是为了更好更快的沟通与协作;而借助语言这个工具,人类不断形成更为庞大的共同体,宗教,国家,文化,随之先后诞生,加入到工具行列,从而更加高效的塑造着世界。

3、融合

一旦透彻理解了工具的本质属性,“效率”,一个认知就浮出海面:任何事情,如果工具做得比我们更高效,我们就应该放下人类的自尊,交给工具来完成。

以语言为例,今天的语音识别及机器翻译等AI技术日渐发达,并且可以预计,它们会随着技术的迭代而日臻完善。所以,网上查找外文资料,翻译软件比我们做得更好,那就交给它做好了;各种商务会议,甚至国际化会议,AI的同声传译表现比人类更佳,那就让人类下岗好了;即使到了国外,问路开户,订餐下单,参观游览,讯飞翻译机都可以一机搞定,那就多配上几个这样的机器好了。

人类发明了工具,但在今天,面对AI这个无比发达的智能工具时,我们既欢欣鼓舞,又小心翼翼,心怀恐惧,人类的自尊,在这一轮与工具的博弈中,反倒成为束缚自我的枷锁。以英语教学为例,上课时,有多少学生被禁止携带手机进入教室;教学中,明明有大量可以秒翻就可理解的文章,却还花着大量时间去研究艰深晦涩的结构,佶屈聱牙的单词。

AI,这个人类至今发明的最伟大的工具,早就应该和我们彼此融合,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4、体验

回到文章的主题,“为什么还要学英文”,或者说,“为什么还要学一门外语”。在AI时代,答案只有两个字,“体验”。

AI没有“取代”人类,但它一直在“替代”我们,它的演化路径一直是在“替代”着人类活动中那些简单的,重复的,死板的,机械的,模式化的,没有温度的东西。具体到语言,语言自诞生以来的工具属性,即传递交互信息,知识,道理,渐渐都可被AI所替代,因为它比我们做得更快更好。

而情感化的表达,主观化的描述,差异化的认知,这些个性化的体验,是AI暂时无法帮助人类的空白,或许也是任何一种工具无法达到的极限。所以在AI时代,语言的工具属性被大大弱化,而目的属性被大大增强(语言本身就是目的)。

这种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对今天的语言教学可能是颠覆性的。它意味着,教的内容绝不应该再是那些,格式化、模式化、没有人味、没有温度的语言材料,而诗歌、小说、散文,个性化经历这些文体应该渐渐进入课堂;而在学的层面,借助AI技术的个性化表达而非模仿式表达应当渐渐成为主流。

我曾经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照此下去,语言学习,是否会像哲学一样沦为小众,我的理解是,“是也不是”。说“会”是因为,一旦语言的工具属性被日渐替代,那么附着在它上面的功利性目的也会渐渐的消失,比如,为了考试或工作而学习英文;说“不会”,并非来自于政策驱动(比如高校依然把大学英语列为必修课)或利益集团(比如靠英语吃饭的利益链条依然会大张旗鼓的宣扬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是植根于朴素的人性,是人性中,对个性化事物的感知体察,让我们重新对语言产生了非功利性的审美回归。在新一轮消费升级的体验经济中,“重新发现语言的味道”应当成为我们选择走进它的唯一理由。

我看过那么多巴黎香榭丽舍的照片,但还是欠埃菲尔铁塔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编辑:杨小贝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516G1M1M8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