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陈跃红:人工智能的过程伦理问题

人文大讲堂

NO.274

5月11日上午,应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邀请,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人文中心主任、树礼书院院长,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做客文苑楼1405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人工智能的过程伦理问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刘耘华教授主持,严明教授及我院部分硕士、博士参与了此次讲座。

陈教授首先提出核心论点:人文科学从来没有与自然科学有过如此紧密的联系,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打破了这一局面,人文工作者需要冲破壁垒,对人工智能技术中涉及的社会问题进行关照。接下来,陈教授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的过程伦理问题,讲座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主讲人 陈跃红教授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

鉴于专业盲区,陈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人工智能的定义:(1)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计算机程序;(2)与人类思考方式相似的计算机程序;(3)与人类行为相似的计算机程序;(4)会学习的计算机程序;(5)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总结概括就是:“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程序”。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陈教授将人工智能分为这三个阶段: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强人工智能时代。从硬件上判断,当我们用1000美元购买的电脑产品,能达到人脑的计算速度时,人工智能时代将全面到来。

三、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焦虑和伦理地震

众多科学家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做出预言性警告,他们说:十年之内,人工智能将变得足够聪明,并消灭47%以上的职业。由于这类预言,进一步导出人类生存或者毁灭的疯语。我们该相信这类近似于魔法般的终极伦理判断吗?陈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只与人的需求连接、融合才会爆发出创造性,现在讨论它的发展会不会为人类带来永生或者毁灭都是缺乏历史人文意识的武断。

四、过程伦理:人工智能运用的文化伦理合法性

从来没有一种技术进步像人工智能这样,从尝试应用开始就迅速引发一系列文化伦理地震,每一算法应用的背后都牵扯出迫切的合法性争论。法律的制定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率,必然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五、解决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伦理难题的方法论思路

(1)研究对象与方法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2)跨学科现象需要依靠跨学科解决之道。

(3)在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文学的嵌合与互动中去实现难题的突破和发展双赢。

六、总结:人文学与人工智能的互动与嵌合

人工智能与人文学这一场前所未有的互动与嵌合,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历史性机遇。人文的思维逻辑,研究范式和经验知识,将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演进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内在动力。而人工智能所涉及的现实文化和价值伦理挑战,也需要在与人文学的对话中随时应对解决。

讲座互动环节,陈教授就“人工智能的伦理界限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

讲座现场

陈立伦 供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518G14N0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