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是时候我来谈谈罗老师15号的发布会了

2018年5月7号,是iMac的20周年纪念日。20年前,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依靠iMac,揭开了他重振苹果的序章。经过二十年,苹果成为的数字时代的龙头老大,市值突破九千亿美元,为人类史上最赚钱的公司。

然而那一天,罗永浩在微博上发帖纪念乔布斯:“江山代有人才出,掌管风骚20年……零八天。“

言下之意路人皆知:八天后,5月15号以后,乔布斯的辉煌就会过去,世界计算机发展史将迎来罗老师的个人篇章。

5月15号到了。当晚罗老师满头大汗的演示了他的产品——他自信这个产品将引领未来十年的计算机发展。然而发布之后,我失望极了,坦率的讲,这个东西一点用都没有。完全一点用都没有,嗯。

微博等媒体上也是一片谩骂、嘲讽的声音。我一向被朋友认为是罗老师的粉丝、锤子手机的粉丝,于是在微信群里面就有各种各样的嘲讽诞生:大家希望刺激我出来说几句。然而作为“锤粉”,我一直保持沉默,只是偶尔转发几个嘲笑罗老师的段子给大家助助兴,例如:“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晚上大家都下班了,只有罗老师一个人对着屏幕手舞足蹈,说:‘求和!求和!’。“

反正罗老师自己都不在意。发布会后,他在微博上表示:”走在时代前面的人感受到的孤独和悲哀,真羡慕你们不用体会“。一派”横眉冷对千夫指,我是老罗我牛逼“的派头。

直到今天,我一个朋友ATM给我转发了那个用于嘲讽罗老师的视频。视频里是多年前李开复做的可以用语音控制的电脑,李开复用语音控制电脑里面的文本改变字体、字号(跟罗老师发布会上演示的几乎一样)。

我决定不再沉默,也认为自己应该写点什么。

我想说的很简单,要嘲讽罗老师可以、要黑他也可以,但是,请先理解清楚罗老师到底在想什么、在做什么。黑和嘲讽,也请打到点子上。

先从计算机的发展谈谈。个人计算机史上几次大的变革,背后都源于交互方式的革新。

1984年乔布斯带来了麦金托什,用鼠标指点和图形界面取代了命令行,这是第一次变革。如果你像我一样体会过用命令行操作文件、打开和关闭软件的痛苦,那你就不会否认图形界面的便利性和革命性。

2007年乔布斯带来了iPhone,用手指触控取代了鼠标和键盘,这是又一次变革。如果你重新用一次诺基亚键盘机来执行寻找联系人、拨打电话之类的操作,你会更真切的感受到手指触控的便利性和革命性。

所以不难得出结论,如果想再次变革个人计算机,那就得突破现有的交互方式(即手机上面的触控和电脑上面的鼠标键盘)。这也就是罗老师孜孜以求、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那么我们现在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能取代触控、鼠标和键盘的交互方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个困难的问题,以至于罗老师之所以这么自信、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就是因为他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以为自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有道是真理在手,所向披靡。

罗老师的答案在发布会上面说了,只是我们大多数人根本没留意或者没去想他在说什么,只知道看热闹、看产品。

首先罗老师认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全靠语音是不行的,这是个完全错误的方向。也就是说现在苹果的siri,微软的小娜这些语音助手希望未来能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来完全实现用语音操作一切这条路,在罗老师看来是行不通的。

在此,我们可以将那个搬出李开复那个旧视频来黑罗老师的人鄙视一通——这种纯语音的交互罗老师一直不屑一顾好吗。

然后罗老师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全靠语音行不通?答案很简单,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不是只靠语音来交流的,也是需要通过手势比划的,人和人都不行,更何况跟计算机?

既然纯语音不行,于是罗老师经过深思熟虑,给出了他的答案:下一代人机交互的设计方案就是语音和手势、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案。

听起来有点复杂,不好理解,所以很多人没理解好,看到产品就开始黑了。

按照我的理解,我总结一下人机交互的设计原则,嗯,姑且叫做“最便捷原则”或者“最短路径”原则。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操作的交互方式,应该使用最便捷的方法进行设计,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比如,“选择一段文字中的第三个字到第81个字”这个操作,就应该设计为触控选择。这是因为你要用语言来表达这个事情很困难、很慢。又比如你需要选中屏幕上面的某行字,也应该设计成触控,因为用语音甚至没法表达清楚。这些操作用指点或者触控可以轻易的完成,但是用语音就会大费周章,再次diss一下其他纯语音操作的设计。(大家可以想想李开复的那个视频他操作那段文字的时候只能ctrl all选择全部而不能单独的选中某个字母是不是?只要是纯语音,就绝没有办法轻松选中某个具体的东西)。《诗经》有云“尸鸠在桑,其子七兮”。如果树上凌乱的分布着9只鸟,你用语音告诉猎人打你想要的那一只的话,等你说完,鸟就飞了。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我们在饭堂看到一个美女,需要向兄弟描述她的方向位置的时候,虽然用手指指点是最快捷最便利的,但是我们还是会选择用语音“九点钟方向,前四个座位”,然后发现描述不清楚,就加上一句“我的九点钟方向,不是你的”。当然这只是玩笑,不过也巧好能体现出语音的局限性。

然后我们再看更改文本的字体、颜色、下划线这些操作。这些操作明确、容易描述,所以设计为语音操作是完全符合人机交互的原则的。如果设计成触控或者指点,我们就需要在茫茫多的按钮中选中我们需要的操作,而用语音我们就可以一蹴而就。

总结来说,这就是我理解的罗老师所要做的人机交互方案。而他5月15号展示的产品也的确是按照这个方案来设计的。如果要黑,请从这个核心的问题上黑,指出罗老师这套方案到底错哪了,有什么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无脑嘲讽。我猜测可能会有人说这不符合用户习惯。可是纯语音操作也不符合用户习惯啊,各大巨头还不是一直在研究语音助手的路上忙的不亦乐乎?再说,多年前大家都拿纸笔写文章的时候,用键盘码字不也违反用户习惯吗?

我理解罗老师想做什么,可是我仍然对这个产品不满意,依然觉得它现在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它那么贵、而且只能拿来做一些简单的做PPt之类的工作,对于我,毫无用处。

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罗老师一定会失败,因为安卓系统并不能提供生产力,也就是上面说的一点用都没有。

即使罗老师这套交互方案真的是下一代的交互方式,引领潮流的也不会是罗老师,因为技术壁垒存在、因为windows生态上面众多的专业软件才是生产力的构成者,而这些专业软件参照这套交互方式重新设计的时候,受益者也只是微软而不是罗老师这个小公司。想想有一天,你想用CAD画一个圆,再也不用记那么多快捷键点那么多次鼠标,只需要点选然后说“圆”,不比左手按“C,右手鼠标点更轻松?

更何况,我心中真正憧憬的下一代交互方式并不是这个,而是脑电波交互,这才是终极的方案。试想想,你就躺着,什么都不用动,心里一想发微信,马上就能发微信,这不更好?只不过这个还得等若干时日。

最后。罗老师这个交互方案会不会成功、成为主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想到了,并且加班加点努力去把它做了出来。即使最后失败了,也算是为人机交互发展排除掉了一条错误的方向。从这个角度上讲,总是有它的价值。万一成功了呢?罗老师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于是他发布会上引用了句名言:“少许的牺牲是必要的”。

前段时间李敖去世,我便重温了一次《北京法源寺》。里面谭嗣同先生努力变法、最终失败,然后明明可以逃走,却宁愿赴死,要以自己的鲜血告诉大家,改良之路行不通,要救中国,只有革命。然后我今天,想到罗老师,也就想到了谭嗣同的影子。

罗老师成功了,他就是乔布斯。失败了,也就像谭嗣同吧。

最后,由于罗老师这套系统太多复杂,导致他的新手机坚果R1系统臃肿繁杂,竟然在上手视频中就发生了死机,所以作为锤粉的我是不会买的。损失了一台手机的销量,罗老师想来不会在意。

要记得”少许的牺牲是必要的“,祝罗老师一切顺利。

卢少2018年5月18号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518G1Y8H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