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常生龙:即将到来的新型社会——读库克里克《微粒社会》一书有感

作者简介:常生龙,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曾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国教育报》“2012 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或许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具有颠覆性的社会形态变革。这样的变革在人类历史上大概仅出现过三次,分别对应着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传播。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真正使其成为变革社会的力量,则是在1450年左右的德国。美因茨的金匠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的活版印刷术,使得原本只有少数人可以收藏、占有的书籍和文化资源,变成普通民众都可以获得并从中习得知识和文化的途径,于是,中世纪的社会明显产生出更多的观点、更多的宗教见解、更多的矛盾、更多的争论、更多的分歧……这远远超出了当时社会的承受能力,为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凝聚了力量。

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变革呢?就是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充分享受到其便利,但对它的价值还没有充分估量的数据。数字化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测量世界,测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社会关系以及政治经济,一切都将比之前更加精细、精确、透彻,新型的数据获取方式以及全新的分析和评价模式,将引导社会新一轮的“解析—解体”,并为我们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全新的社会。

一、正在经历的三种革命

今天的社会正在同时经历着三种革命,这三种革命正是对现有社会进行解析,促使其解体并着力创造一个新型社会的原动力。

第一种是差异革命。

这是一种对科学、对经济和社会的运行规律产生颠覆的革命。我们都知道,当下各领域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原理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对大量事物观察研究,从中把握事物的共同属性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取平均值”的思维方式,规律的基础是对一个个“个体”,但最终提炼总结出来的规律就已经没有了“个体”的特征,所呈现出的是群体、总体的属性和特点。医生对病人的诊断、经济运行的规律……等具有这样的特点。

但在今天,这样的科学原理或者事物的普遍规律开始受到“大数据”的挑战。就拿一个病人为例,一个病人生病住院,医生会每隔几小时对他的血压、体温等进行一次记录,根据每天四到五次的记录情况,就可以大致判断病人目前的状况,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实施相应的诊疗。但有了非常精细的数据测量技术之后,病人几乎每一分钟的数据都能够呈现出来,如果你对两个类似病人的详细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可能就会发现他们的数据特征从平均值来看似乎是差不多的,但细化之后就会有很多的不同,而这些不同的背后,或许正揭示了其疾病产生原因的差异,要求医生要根据个体的差异来区别诊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医生,你是该相信平均值主导的科学,还是要依据精细的数据做出差异化的诊疗方案呢?这样的情况,在教育领域、在各个领域都在持续发生着。随着对学生数据积累越来越多,我们对学生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清晰,“因材施教”于是有了可能。

作者认为,差异革命所带来的一个巨大的改变,就是“单体”的价值被充分发现和重视。建立在个体基础上的以平均值为判断依据的科学规律,将会在浩瀚的数据面前失去价值,而针对每一个“单体”的个性化的分析和判断,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将会完全被个别化、单体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将会被更加重视,“平等”的社会价值观将遭受危机。

第二种是智能革命。

这个似乎不用多说了。最近这几年,人工智能异军突起,一次次颠覆者人们的思维和判断,让人类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不安。霍金在去世之前,已经多次发出警告,让人类关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社会困境,当时可能还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这绝对是颠覆社会发展的重大革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份“阿尔法狗”和柯洁在乌镇举行的那场围棋大站,柯洁0:3完败。在此之后不久的时间里,DeepMind Technologies公司又研制出了新一代的“阿尔法狗”,在与战胜柯洁的那台机器的较量中,取得了100:0的辉煌战绩。“阿尔法狗”现在已经不再和人类进行比赛了,而是通过人工机器的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能力,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更为糟糕的是,随着“阿尔法狗”一次次战胜人类顶级围棋高手,围棋这项原本体现着人类智慧的棋艺,很快将沦落成一种雕虫小技,只要你愿意,和机器学习上一小段时间,就能成为围棋高手。

前几天,谷歌推出的另一项人工智能也同样震撼了世界。在5月8日召开的一年一度Google I/O大会上,谷歌祭出的这次大会的王牌AI——Google Assistant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不仅能听的懂人话,而且还可以无障碍和人沟通,在与真人的对话中丝毫没有出现任何滞后和逻辑错误,惊艳全场。Google Assistant甚至还能帮你预订餐馆、影院、旅行社……媲美私人智能管家。更厉害的地方还在于:可以通过学习,像一个发小/闺蜜/老友那样陪你聊天,同时实现多线处理!

作者认为,智能机器的大规模使用将导致知识技术和经济机会的重新分配,这种重新分配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在人与机器之间。这场智能革命将加剧经济上的不平等,威胁我们的工作职位,强迫我们与机器人展开合作,因为从中受益的主要是那些懂得如何与智能机器人交流与合作的人,人类必须学会与机器人共同进化。

第三种是控制革命。

我们原来的生活是一种粗粒化的状态,很多事情只能说出一个大概,无法仔细去考量。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就拿我们的手机来说,现在很多人都在通过各种APP,对自己的各种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考量。比如说自己每天行走的路程、燃烧的卡路里、血压的变化情况、什么时候到了深度睡眠状态……当你对自己了解越多的时候,也就是其背后的软件团队对你了解越多的时候,你的信息将被自习地分析和研究,你也越来越精细地被他人所掌控,在无意之中,你可能就成为了别人操纵的傀儡。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奥巴马赢得第二个选举任期,就是充分利用了1.66亿名选民通过互联网和智能设备自动提供的海量信息。当奥巴马宣布再次参加总统大选的时候,几乎没有大选的专家认为他能获胜。根据历史分析,在任期内失业率超过6%的总统,从未赢得过第二个任期,而奥巴马第一任期美国的失业率高达8%,大量的选民对他非常失望。奥巴马团队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选战方式:对选民进行数字化的解析。在1.66亿名选民的数据库里,每个人约有10 000—20 000条数据,他们仔细分析选民的特征,判断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为选战捐款,发现网页上“来了解更多吧!”的这句呼吁会比“请您现在报名吧!”多带来18.6%的捐款;发现邮件主题直接以“嘿”开头效果最好;发现其中有1500万选民是通过宣传动员可以争取过来,成为奥巴马的支持者的;发现及时上传奥巴马一张最差的照片,都能获得30%以上的点击率。还有一件惊人的事情是:机器会识别那些奥巴马可以充分信任其个人劝说能力的人……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就这样将一个由个体组成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由单体组成的国家,他们不仅知道你是谁,它还知道如何能够把你变成你应该成为的人。换句话说,很多选民就在无形之中被控制和利用了。

随着越来越精细解析的数据的大量涌现,对人类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将成为可能,人们将被机器控制,也就是被自己或被他人更加精细地控制。我们将变得透明,但是这种透明的制造者却一直模糊不清。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对于民众的纪律化控制不是建立在机构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对活动的身体、情绪和资本流动的持续不断的监视的基础之上。如何面对被微粒化的社会,被微粒化的人生,将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二、人类面对的挑战

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我们不仅能够解释自己的身体,还能解释我们的语言、社会和历史。但当用这些新的方式来加以解释的时候,我们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诸如“群体”“文化”“社会”或者“阶级”等观念,已经众多的科学信念,都是以人们难以理解的统计方法为依据的,微粒化的数据将使得这些观念走向终结。单个的行为越是能够精确地得到掌握,这些旧有的集合概念就越是难以解释明白。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被人们过度引用到社会、生活以及经济等各种领域,竞争的压力如影随风。你看看对我国咄咄逼人的经济制裁,就知道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有多残酷;你看看青春花季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跳楼自杀,就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有多激烈。强调适度的竞争、构建和型社会,成了这个时代的价值追求。但随着个体间的差异越大,他们之间的竞争就越大,斗争也就越激烈。由单体构成的共同体将会变成那种人们所说的“完全的竞争社会”。

人类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感到自己在所有自然界的生灵中具有进化上的优越性,处于所有动物链的最顶端,具有“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勇气和自信。但在智能革命中,在数字化机器面前,人类将相形见绌。在对抗机器的学习速度方面,人类连最小的胜出机会都没有。智能设备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大脑时代的终结,但人类的大脑将如何演化,其能力该如何充分发挥,将是这个时代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社会生活中,有这样一批受到各方尊敬的专家和学者,如律师、医生、法官、教师等等,他们因为自己的专业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但在数字化时代,这些专家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很多工作都可以通过机器来实现,即使被人类看作是最能体现情感的钢琴演奏,现在机器的演奏水平也超过了人类。更为可怕的是,机器从来不出错,而专家时常会犯错误,专家的影响力将因犯下的错误被公开而降低,他们原本的专家地位也会变得不再高大。就像国际象棋大师那样,自从他们被微型计算机击败之后,就显得不再那么耀眼了。专业人士将面临如何才能不犯错误这个难题。

几乎所有的数据公司都会搜集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并且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打分:商业信誉、购买意愿、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固执性、可被影响性。用户对此通常并不知晓。当对每一个个体积累的数据足够多,以至于可以对单体进行人生规划的时候,人类将面临一大难题,是听从机器所做出的决策,还是坚守自己的判断?因为人类的决定往往是充满偏见的、狭隘的、有偏向性的,程序算法绝对是能够确保更多公正性的工具。问题是,人类是否甘心任由机器所摆布?

三、人类的未来

此前的工业革命,将农业领域超过90%的工作职位都消灭了——那曾经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消亡。1800年,70%—80%的德国人都靠农业为生,今天这一数字只有大约1.5%。在今天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将有超过90%的工作会再次被机器所取代。人类将何以为生,将怎样打发自己的日子?

目前的境况还不是很明朗。作者对此做出了一些预测,比如说人类必须与机器共同进化,学会和机器共同生活,善于从所有事物中感知意义;人类将借助数字技术更加深入地探究他人的情感状态,越来越多地生活在“面对屏幕”的世界,处于越来越海量的书写洪流之中,通过书写提升移情能力,学会与他人、与世界共处;人类将可能制造出越来越多的数据,其中相当多是无用的数据,以便让自己淹没在这数据的海洋之中,重新隐蔽起来。通过游戏理解机器、提升移情的能力,消除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或许是人类未来着重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具体会否这样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微粒社会:数字化时代的社会模式》 [德]克里斯托夫·库里克里/著黄昆 夏柯/译中信出版社2017.12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519B06SH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