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深度合作,都始于一次合格的自我曝光。
1
一场令人窒息的「无效社交实验」
上周建自由职业者资源群,我做了件很“傻”的事:
每通过一个好友申请,就会把自己的「个人简介+成就事件+核心资源+产品」打包发送,期待对方至少回馈一段简要的自我介绍,便于双方互相了解。
结果触目惊心:
收到完整自我介绍:23人
自称「自由职业」但无具体标签:61人
发消息后沉默不回复:187人
看着满屏未回复的头像,突然理解为什么90%的人脉都沦为“朋友圈的陌生人”——所有的社交死亡,都从不会自我介绍开始。
2
「自我介绍」是最基础的商业密码
职场丛林法则:
当别人只能说出“我做自媒体”时,你能说出“专注女性成长赛道,零粉起号一个月内涨粉5000+”,人脉资源会自动向你倾斜。
别不信,去年有门店运营给我发来他的自我介绍:
XXX,4年门店运营经验
擅长门店装修及套餐搭建
为XX品牌降低50%线上运营成本
正在找需要做增量的餐饮商家抽点方式合作
我当场把正在合作其他业务的餐饮客户介绍给他。精准的自我介绍,就是最好的业务推介信。
我服务的客户刚好需要门店运营相关资源,看他自我介绍挺靠谱,搭个线对我来说是顺手的事;但于他而言可能就是多了两个月的生活费。
3
春礼貌的本质是「能量置换」
伸手党逻辑:
「能分享项目资源吗?」、「可以教我怎么做账号吗?」
这就很像在陌生人家门口要WiFi密码,实在是有点过于冒昧了。
高段位交互:
先给再要:「看了你最新项目,我这有份匹配的渠道清单可分享」
埋下钩子:「我们刚跑通小红书冷启动模型,或许能解决你XXXX的问题」
成年人的社交货币永远是价值置换。
让人无法拒绝的从来不是礼貌,而是明码标价的诚意。
4
送你一套「社交硬通货」
我整理了三个即拿即用的自我介绍模版,尤其适合自由职业者。
破冰版:
「Hi我是XX,专注XX领域
刚完成XX项目/解决XX问题
看到您XX,或许我们可以XX」
资源型:
「XX赛道XX年经验
持有XX资源/掌握XX方法论
正在寻找XX合作伙伴」
高能款:
「不是普通XX,而是XX的XX
不做XX的事,专攻XX难题
别找我做XX,但XX领域我可赌上职业生涯」
以上三种自我介绍,都可以让对方在20秒内完成「你是谁-能干嘛-要不要聊」的决策链。
当你在抱怨人脉质量差时,高手早已把自己变成最有效的资源链接器。
互联网没有慢慢了解的耐心,所有机会都偏爱懂得自我翻译的人。
鱼鱼的日更计划
Day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