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个月13号花了480,收到5000元备用金;17日号花了432……”点击“村务卡”系统,贾汪区马庄村的村民小王就能看到村里每一笔收支。
全公开,晾晒村里的每一笔收支
过去,村级财务采用现金结算,资金使用不透明,管理不规范,大大增加了监督的难度,白条支出、坐收坐支、截留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
现在,交通差旅、报刊订阅、办公用品、水电费……村里的每一笔日常办公费都要通过村务卡结算,报销资金也由镇农经中心直接转入这张卡中,村干部不经手大额现金,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现金结算模式。
“村干部手里不过现金,手续简单了,工作量小了,就算想截留、挪用,也没机会了。这个“村务卡”,对干部既是约束,更是保护啊。”潘安湖街道纪工委书记王友鹏这样说道。
每当村务卡产生交易,该村的村会计、村书记、镇农经中心主任和区纪委都会收到短信提醒,这样就形成了区、镇、村三级动态监管机制。“村务卡”的每一笔收支也将立刻通过本村的LED公示大屏、自助查询机和手机APP,向群众进行公开,实现了对村级财务的实时监督。
全覆盖,119个村“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迅速贯彻落实省、市纪委指示精神,稳步推进“村务卡”工作,2017年10月,贾汪区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选择大吴街道、青山泉镇和潘安湖街道作为试点,探索“村务卡”的使用管理。
在收到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后,贾汪区立即召开全区推进“村务卡”工作动员会,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确保各地充分认识“村务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村干部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
仅3个月,“村务卡”制度就在贾汪119个村全面推开。在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贾汪区在各地实行备用金非现金核算,各镇农经中心一次性向各“村务卡”中转入一定数额的备用金。
全留痕,让资金使用有据可查
2018年4月28日,大吴街道办事处某村路灯电费862元;2018年5月16日,江庄镇某村收到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转入的村务卡备用金3500元……在贾汪区大数据信息公开平台上可以看到每个村、每张村务卡、每笔业务的收付款双方名称、账户号、业务内容、账户余额等重要信息。
小小一张村务卡,不仅让群众对本村的财务收支明明白白,也让区纪委对各村的资金流动一清二楚。“自打用了村务卡,村里收到多少钱,花了多少,村民、村干部都看得着,区纪委也能看见,谁还敢打这些钱的主意。”青山泉镇一名村会计的感慨,恰恰也是贾汪所有村干部的心声。
“前台公开、群众监督,后台分析,纪委查处”的工作格局构筑起了一道村级资金“防火墙”,也为精准监督村务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