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近年来,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从东非的亚吉铁路到东南亚的中老铁路,再到欧洲标准认证的成功突围,中国铁路正在全球版图上留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印记”。在此背景下,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原项目部副主任宋剑日前接受蔚蓝轨迹Rail专访,围绕中国铁路“出海”过程中的关键竞争力和2025年的展望,给出了其专业视角和深入观察。
技术、产业链与管理的“三驾马车”
谈及中国铁路“走出去”过程中的关键竞争力,宋剑毫不犹豫地指向了“实力”。他将这种实力具体拆解为三个层面:技术、产业链与管理的“三驾马车”。
首先是技术实力。中国铁路拥有一套系统且成熟的技术标准体系,涵盖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等全流程。“我们的技术标准不仅是成体系的,而且经过了长期实践的验证,具备很高的可靠性与适应性。” 宋剑表示,这为中国铁路在国际市场中赢得了广泛认可。
其次是全产业链优势。从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到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中国铁路具备覆盖全产业链的能力,这种综合性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无可替代。
最后是运营与管理经验。中国铁路在国内积累了丰富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经验,特别是在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项目管理能力尤为突出;同时,这种经验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当地政府和企业深度合作,转化为一个个成功的海外项目。
软硬联通齐头并进,讲好中国铁路故事
展望2025年,宋剑认为,中国轨道交通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将更加值得期待,但前提是企业需要总结经验、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硬联通”和“软联通”能力。
硬联通聚焦技术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宋剑指出,绿色建设和智能化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我们在绿色技术和智能铁路建设方面已经具备优势,但仍需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国际市场对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软联通则聚焦标准规范的国际对接与文化沟通。他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项目为例,分享了中国铁路在欧盟TSI认证上取得的突破。“我们从零起步,成功拿到了TSI认证,这不仅是对中国铁路技术实力的认可,也为后续项目树立了标杆。” 宋剑表示,这种示范性项目的成功经验需要进一步推广;与此同时,中国铁路需要加强与国际铁路组织的合作,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融合。
此外,讲好“中国铁路故事”尤为重要。“总书记多次提到要讲好中国故事,作为铁路人,我们需要通过沟通交流,让世界真正理解和认可中国铁路实力。”他坦言,目前在国际沟通与文化交流方面,中国铁路企业仍有提升空间,需要通过更多交流活动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增强全球影响力。
从技术实力的深厚积淀,到全产业链的独特优势,再到国际合作经验的日益丰富,中国铁路在“走出去”征程中展现了强大生命力。面向2025年,中国轨道交通企业将在硬联通与软联通的双轮驱动下,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深度的合作,书写中国铁路在全球舞台上的新篇章。正如宋剑所言:“我们有实力,国家有支持,未来市场广阔。中国铁路的故事,将讲得更好,传得更远。”
活动背景
2025年3月26日,由蔚蓝轨迹Rail主办、和韬产融研究院协办的“2024中国轨道交通企业出海年度影响力事件颁奖典礼”在丰台创新中心举办。来自基建、车辆与DLS、系统服务等领域的20家领军企业凭借突出表现荣膺奖项,成为行业焦点。活动期间,蔚蓝轨迹邀请了轨道交通行业专家、协会代表、高校学者以及企业机构等参与采访,推出了中国轨交先锋出海对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