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附近一片清澈的浅海沙底中,一头澳大利亚虎鲨(Heterodontus portusjacksoni),身体粗壮,头上有深色斑纹,正用它宽平的嘴紧紧咬住一个深褐色的螺旋状物体。
这个螺旋状物体不是什么奇怪的人造物,而是它的相近物种佛氏虎鲨(Heterodontus francisci)的蛋。
每年冬季,雌性虎鲨会在浅海产下10-16个卵,每个卵鞘内含有一个胚胎。它的卵鞘呈螺旋状,长约13-17厘米,由坚韧的胶原蛋白构成。
螺旋结构在固定时能增加摩擦力和稳定性,专门设计用来嵌入岩石裂缝或沙地里,尽可能地保护胚胎免受捕食者的侵害[1]。
但在澳洲大堡礁附近海域,一旦佛氏虎鲨的卵在海底没藏好,暴露在沙滩上,那简直是给澳洲虎鲨送外卖。
每年冬末到春季,雌鲨会产下8-16个卵鞘,每10-14天一对。
在珊瑚礁较密集的区域,卵鞘可能会附着在礁石或海草上,获得稍好的保护。
所以,出生地决定了大部分鲨的命运。
然而,即便在这些地方,卵鞘的保护作用依然有限,因为它们的胶原蛋白外壳虽坚韧,却无法抵御大型捕食者的攻击[2]。这些卵在孵化之前被吃掉的概率高达89.1%[3]。
下面展示的是鲨鱼卵不同的损伤类型:
这10种捕食损伤类型中,包括顶缝破裂、底缝破裂、咬痕、钻孔、压碎、翻片、孔洞、裂开、条纹、撕裂。
可见,捕食鲨鱼蛋的不只有虎鲨,还有其他各类海洋生物。损伤多集中在底端,表明捕食者常从此处攻击。
虽然胶原蛋白纤维的抗拉强度较高,约为50-100 MPa(兆帕),但其莫氏硬度较低,因为它更偏向于韧性而非刚性[4]。相比之下,人类指甲(由角蛋白构成)的莫氏硬度约为2.5,而卵鞘的硬度可能略低,估计在莫氏硬度1.5-2之间,类似于皮革或软塑料。
虽然外壳不好啃,但咬破之后,里面可是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微量元素)的能量大餐。
已知卵鞘内卵黄湿重约为20-30克,能量密度为5-7 kcal/g(干重)。
假设一颗虎鲨卵黄湿重含水量约70%(常见数值),则干重约为6-9克(20克×30%至30克×30%)。
那 6-9克干重 × 5-7 kcal/g = 30-63千卡。
考虑湿重能量密度(约1/3干重能量密度),20-30克湿重卵黄提供的能量约为100-150千卡[5]。
捕食者澳洲虎鲨是小型底栖鲨鱼,成年体重约5-10公斤。根据鱼类代谢率估算,小型鲨鱼的基础代谢率(BMR)约为20-30 kcal/kg/天(活跃代谢率约为BMR的2-3倍)。
那么一条澳洲虎鲨,它的基础代谢就有5-10公斤 × 20-30 kcal/kg/天 = 100-300千卡/天;活跃代谢就是100-300千卡 × 2-3 = 200-900千卡/天。
那么如果一条澳洲虎鲨吃了一颗蛋,100-150千卡约占每日能量需求的20%-50%。
可见,对澳洲虎鲨来说,这简直是海底版的“营养炸蛋”,一口下去,满满的能量!
随地捡的外卖,不吃白不吃……
参考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fb.1594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0330241_Embryonic_mortality_and_predation_on_egg_capsules_of_the_Port_Jackson_shark_Heterodontus_portusjacksoni_Meyer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0330241_Embryonic_mortality_and_predation_on_egg_capsules_of_the_Port_Jackson_shark_Heterodontus_portusjacksoni_Meyer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fb.1594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fb.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