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某些区域,树木分布呈现极端孤独或过度密集的状态,这两种情况均对生存极限构成挑战
树木的生存之道:从极端孤独到密集共生,大自然的神奇适应力。
还真是一棵树撑起一片天!
先来聊聊那种极致的孤独,撒哈拉沙漠里曾有一棵树,名叫泰内雷,周围四百公里仅有它孤零零一棵,一片茫茫沙海之中唯有它一点绿色,几百年来一直屹立于此,它并非仅仅作为一个地理标识,为商队指引道路,也表明了这个地方仍存在生机。
怎么生存下来的,依靠自身力量,其根部据说可扎根至地下36米深处寻觅水源,这是怎样一种状况,十几层楼高那般深,在那种年降水量稀少,酷热到能把鸡蛋烤熟之地,它凭借此能力顽强存活数百年之久,这株北非金合欢,已然成为一段传奇。
可惜它最后被一个喝醉酒的卡车司机撞倒,如今那里竖立着一座金属雕塑,而那棵树则被移到了博物馆里。
泰内雷树消失不见,但类似的"孤独"奇迹仍存于世
在巴林有一棵"生命之树",同样为金合欢属,树龄大概400年。其周围数公里内不见明显水源,但此树依旧繁茂生长。
新西兰瓦纳卡湖中有一棵树,就生长于湖水之中,背后映衬着雪山,此地成为网红打卡之处,被称为"当代最孤独"之所,即便前些时日树枝被人折断,但那种独美气质犹存。
挤真能挤出活路
从另一个极端来看,孟加拉湾附近的孙德尔本斯红树林,属于地球上最"拥挤"的树林之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红树林,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树木长得十分茂密。
那里的树有多密集,有些地方,一平米就能长出好几棵树,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些树还不是普通的树,是红树,它们生长在咸水里,扎根于缺氧的烂泥滩,为了生存下去,进化出了很多独特的本领。
能在咸水中存活,根部可从缺氧的烂泥中伸出透气,那些形状怪异,拱出泥面的呼吸根,令这片林子愈发难以穿行,它们会过滤盐分,或将多余盐分排出,每日两次的潮水涨落,伴随冲刷与淹没,它们也要承受得住。
这里如此拥挤,环境这般恶劣,却孕育出了非常高的生物多元性,其中最为知名的"居民"当属孟加拉虎,这可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适应红树林环境的老虎。除了老虎之外,还有好几百种鸟类,爬行类动物,数不尽的鱼虾蟹类,它们全都依靠这片茂密的树林生存,这片树林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相互扶持的生命共同体。
再强的生命,也怕折腾
泰内雷树的消失源于人为意外,数百年的奇迹就此终结。
如今的孙德尔本斯地区存在污染问题,而且受气候变化影响,海平面正在上升。这种情况下,该区域独特的红树林可能会被大面积淹没,生活在此的生物,其中包含较为特别的老虎,生存也将会变得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