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起源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依据大爆炸理论,138亿年前,一个无限小且致密的点急剧膨胀,自此之后,宇宙便一直处于加速膨胀的状态。然而,当试图去设想宇宙接下来的走向,乃至它最终将以何种方式、在何时走向终结时,科学界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在物理学领域,只有当我们收集到能够用于测试和证实想法与理论的数据时,我们才会相信这些理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物理学教授内马尼亚·卡洛珀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向 Live Science 表示。“[但在]宇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极为困难,因为实验具有被动性——我们无法重新构建宇宙,去了解事物的发展进程,也无法随意完善数据集。”
那么,宇宙究竟会在何时终结呢?这取决于你认为哪种理论更具说服力。目前,两个备受关注的主流理论分别是“大冻结”和“大紧缩”。
大冻结。在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名誉教授亨利·泰伊看来,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大冻结”。
“这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情况,”泰伊说道。“宇宙的膨胀速度会越来越快,这种膨胀状态将持续1000亿年、1万亿年,甚至永远持续下去,没有尽头。
有一种宇宙学模型可以解释这种膨胀现象,即我们的宇宙正在朝着一个名为“德西特空间”的区域膨胀。德西特空间是空间的一部分,它具有内在的正能量,这种能量可能会推动宇宙不断向外扩张。这意味着宇宙不一定会走向终结,但也不会保持原状。顾名思义,“大冻结”会使宇宙中的能量逐渐稀释,以至于任何形式的活动,像恒星的燃烧或者黑洞的搅动,都将停止。这就是物理学家所说的“宇宙的热寂”。
大紧缩。不过,这个具有正能量的德西特空间也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衰变为负能量,这将彻底改变宇宙的膨胀方向。
“那[意味着]宇宙会先膨胀一段时间,直至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收缩。”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安东尼奥·帕迪拉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 Live Science。“这样的宇宙最终会在紧缩中走向终结。”
这场“大紧缩”将会从根本上逆转大爆炸所带来的膨胀,让我们的宇宙彻底消失。泰伊表示,这种情形诡异之处在于,它可能已经在宇宙的某些区域发生,但我们基本上无法察觉,因为这些区域的证据早已被抹去。
近期的一些模型预测,由暗能量(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引发的“大紧缩”最早可能在1000亿年后开始。具体而言,这一时间线是通过研究一种名为“精髓”的动态暗物质理论模型得出的。与之相反,在帕迪拉于2021年参与撰写的一篇论文中,他指出宇宙至少还剩下1万亿年的时间——不过他表示,这个时间比之前的估计要短。这一结论是借助弦理论的思想得出的,弦理论将粒子想象成微小的一维弦,而非点。
即便如此,宇宙或许还未准备好彻底消亡。一些科学家认为,“大紧缩”可能只是早期宇宙中更大规模的膨胀和收缩周期(即“大反弹”)的一部分。按照这一想法,宇宙会先“开启”快速膨胀模式(也就是大爆炸),随后膨胀一段时间,最终再次坍缩,为下一次大爆炸创造条件。
至于哪种理论才是正确的,帕迪拉表示很难给出绝对肯定的答案。
“预测遥远的未来并非易事,”他说。“在我看来,鉴于我们所研究事物的特性,观测只能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了解。”
即便上述理论都不正确,宇宙中所有的常规物质,如恒星、星系,甚至死星的残骸(例如黑洞),都可能不复存在,这或许就是宇宙的“到期日”。2025 年发表在《宇宙学和天体粒子物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斯蒂芬·霍金预言的一种自发辐射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可能慢慢蒸发殆尽,最终化为虚无。
泰伊认为,目前没有任何一项证据能够完全证实关于宇宙命运的理论。相反,宇宙学家只能不断改进现有的宇宙模型,并对其进行无限推断。更好地了解暗能量、弦理论等复杂主题,是科学家们更好地预测宇宙走向的一种途径。
在朋友圈分享这个故事;关注『跟着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