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并非永恒存在。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一个研究团队揭示,宇宙将在约333亿岁时迎来终结,远早于此前预期。由于宇宙当前年龄约为138亿年,这意味着仅剩约190亿年的时间,一切将以“大紧缩”结束,宇宙将坍缩为一个能量点,与引发万物的“大爆炸”形成鲜明对比。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模型,表明驱动宇宙膨胀的暗能量将随时间减弱,逐步被引力主导。暗能量被认为是抵消引力、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尽管其真实性质尚待确认,但科学家推测,若暗能量在333亿年后消退,恒星、星系和黑洞的引力将导致宇宙在自身重量下坍缩。
美国宇航局(NASA)专家切尔西·戈赫德解释:“暗能量占宇宙的68.3%至70%,推动宇宙加速膨胀,但我们对其本质仍知之甚少。”新研究采用“轴子暗能量(aDE)”模型,分析最新数据后发现,暗能量可能具有负宇宙学常数(约-1.61),意味着宇宙将达到最大尺寸后开始收缩,而非无限制膨胀。
研究团队结合暗能量巡天(DES)和暗能量光谱仪(DESI)的数据,分析超新星爆炸和星系分布等信息,推测暗能量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时间减弱。aDE模型引入了“轴子”这一超轻粒子,类似遍布宇宙的能量波,其变化可能削弱暗能量的排斥力,导致宇宙最终坍缩。
研究人员在预印本服务器Arxiv上表示:“宇宙年龄是宇宙学的核心问题。自大爆炸理论确立以来,我们知道宇宙寿命有限。”他们在提交至《宇宙学和天体粒子物理学杂志》的论文中补充:“根据模型最佳拟合值,宇宙寿命约为330亿年。”
与传统假设暗能量恒定的模型不同,aDE模型允许暗能量随轴子场的演变而变化。NASA提出,暗能量可能是真空能、动态变化的“第五元素”(quintessence)、宇宙结构缺陷(如宇宙弦),或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缺陷。但新观测数据挑战了传统理论,暗能量的强度与预测不符,宇宙的终结仍充满不确定性。
在朋友圈分享这个故事;关注『跟着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