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邮政为人民
回忆邮政
大概是在2000年后,初期的那几年,具体时间我也是记不起来了,那时候,中国邮政推出了一项新的信函业务~电子混合信函。
我们部门为此装配了接收电子信函的设备。所谓的电子混合信函就是利用刚刚开始的网络途径,接收从异地发送数据或者传真,接收方打印出来,制作成纸质版信函,然后再分拣,赶发当日有效时限频次。
那一段时间,每天白班和夜班我们都要分拣大约几十封这样的邮件,慢慢的有时候一天十几封,再后来一天几封,电子混合信函前前后后也存在了几年的时间,直到最后这项业务慢慢萎缩了,几天里也没有几封信,直接导致这项业务最终被取消。
其实电子混合信函的这个理念还是非常超前的,之所以没有出现“量产”,我把原因归结为它的服务对象定位不对,没有做好定位,毕竟服务个人来说是很难带来规模效益的。
如果当年把电子信函的服务对象定位成2007年前后的基金公司的对账单邮件(商函邮件),采用数据异地共享打印制作,并“按码排序、同码封装”工作流程相结合,那么对于中国邮政的函件业务发展来说一定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然,即便是中国邮政现在把各地的商函类邮件引进当年“电子信函”异地制作模式,同样也是可以节约大量人工成本的,时限提速更是不在话下。
函件类的普遍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自身具有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已经在降低,更遗憾的是,信函业务高峰所具有的高光时刻也已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