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跨越出海难题!中国品牌如何在Lazada平台实现长效增长

跨境电商发展逐步由初期粗放生长,过渡到如今精细化发展阶段。国内品牌出海征程既面临着降维效率的优势发挥需求,也遭遇着与本土需求精准缝合的难题。但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目前都能达成一致的是要合理整合资源,做好差异化、本土化发展。在近日举办的Lazada中国品牌2025年度策略发布会上,行业专家与品牌代表深入探讨了当下商家如何借助平台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从薇诺娜、公牛到泡泡玛特等头部品牌的成功实践中,可总结出三条极具价值的共性法则,为更多中国品牌的东南亚征程指明方向。

精准定位需求,挖掘垂直场景潜力​

东南亚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并非模糊不清,而是更倾向于契合自身生活场景的产品。薇诺娜的成功便是典型案例,它避开与欧美大牌在抗衰老等热门赛道的直接竞争,聚焦东南亚年轻人的肤质特点进行功效迭代。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将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广度,转化为对特定垂直场景的深度挖掘。正如Lazada中国品牌负责人Mosa所言,中国品牌应善于发现那些尚未被满足的小痛点,凭借极致单品打开市场缺口,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

锻造柔性供应链,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东南亚消费趋势的快速更迭,对品牌的供应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品牌需构建小单快反的供应链体系,借助Lazada跨境店铺对新品进行测试,依据动销数据灵活决策是否转入本地仓。菜鸟“一盘货”模式实现的多平台库存共享,也能有效降低滞销风险。通过这种方式,品牌得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品牌出海切忌陷入依赖平台流量或执着自建独立站的极端。Lazada等平台为品牌提供了聚合服务商资源、本土合作伙伴力量的契机,助力品牌将中国的高效运营模式与本土资源有机结合。只有深度融入当地商业生态,品牌才能在东南亚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搭建出海方案,POP模式赋能长效增长

此外,Lazada也在积极搭建适配中国品牌的系统性出海方案。今年,大快消领域成为Lazada中国品牌的核心战场。快消品高频复购、低决策门槛的特性,便于快速验证品牌的产品力与运营效率,而东南亚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和高社交媒体渗透率,更为快消品内容带货提供了天然优势。​在出海模式选择上,Lazada的POP模式相较于全托管模式,更契合品牌发展需求。全托管模式虽适合货品交易,但品牌难以获取用户数据,过度依赖平台且利润空间有限。而POP模式在赋予品牌自主权的同时,在赛道选择、渠道建设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助力品牌以本土化运营逻辑实现长效增长。​

在中美博弈与国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东南亚已成为中国品牌极具确定性的增量市场。未来,那些能够充分发挥供应链优势,将其转化为品牌势能,并在差异化供给中完成品牌渗透的企业,才能在东南亚市场的窗口期中,赢得更长远的发展机遇,成为真正的长跑型品牌玩家。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UsGzSgk-MVIT2S7SnYU2CL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