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廉价智能机擅自搜集数据,为了便利被“裸奔”,穷人不该有隐私权?

欧界报道: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房间的冰箱坏了,过了几分钟,我打开手机看qq部落,然后就推了一个拼多多的冰箱广告。”在数据时代,仿佛我们都在“裸奔。

缅甸曼德勒一位销售员蒂·蒂·莫(Thi Thi Moe)直到近日才发现,GMobi(中国台湾的移动广告公司General Mobile的简称)一直从她的Singtech P10手机收集数据,近几个月来她时常被手游广告烦扰。据悉,这些数据由该部手机上的一部应用采集,继而被发送给这家广告公司,GMobi再向用户推送定向广告,有时数据也会被分享给设备制造商。该应用在缅甸和柬埔寨卖出的数千部Singtech P10智能手机。

此外,中国、印度的制造商生产的智能手机以及在巴西销售的智能手机,也有该应用的身影。正如华盛顿特区独立顾问马克·格朗曼(Marc Groman)所说,“它们瞄准了发展中国家和那些买不起更好的设备的个人,明目张胆地跟踪他们。”

对此,GMobi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如果终端用户想要免费的互联网服务,他或她需要为更好的定向广告付出一点代价”,这与之前百度CEO“牺牲隐私换取便利性”的理论如出一辙。

在这场交易里,智能机通过获取潜在客户并收集这些客户的个人数据,建立用户精准画像、属性,再进行定向投放广告,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智能度,以此可节约大量广告成本。而用户可获得智能机提供的低价或者免费的互联网服务,表面上看这似乎合情合理,实则是签订了无形的“不平等条约”。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我们似乎都在“裸奔”,就如东软集团CEO刘积仁说的“你可以不泄露你的隐私,但你不泄露你也获得不了便利和方便”。每当我们下载一个软件时,首页跳出的“用户使用协议”,如果用户不点击“同意”,将无法使用该APP,而同意了则表示用户已授权该应用使用某些隐私,且大多隐私条款附加在很长的协议后。更有甚者,某些应用会默认启用权限。

至于用户的信息被如何使用或交易,用户自然是不知情的。廉价智能机对于用户的数据采取“拿来主义”,“用户授权”为何形同虚设?

近年来,购物APP“拼多多”风生水起,依托于微信用户,通过移动社交团购的模式来推广用户。其客户群主要为四五线城市甚至城乡结合部的人群,而这些人群隐私保护的意识普遍不高。微信用户只要点击过一次拼多多砍价链接,一不小心用户信息就会被收集,曾有网友表示,帮好友砍价后就接到众多骚扰电话。

针对隐私泄露的问题,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也深表遗憾。目前,他和团队正在制定一项计划——重新分散网络,他们正在打造的Solid平台,旨在让个人(而非公司)可以控制网上生成的数据和内容的访问,可以选择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最近,谷歌为Gmail推出了新的隐私功能,该功能允许用户控制自己的信息如何被转发、复制、下载或打印。

隐私保护与数据共享真的是“鱼与熊掌”的关系吗?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应属于用户本人,一次授权、无限收集与使用显然有所不妥。《网络安全法》明确说明,厂商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需要明示同意,明确披露信息用途、适用范围、时效等。

智能生活基于资源共享,智能广告基于数据抓取,然而用户享有基本的知情权和使用权,使用方应提前给信息主发送使用请求,监管方应建立个人信息系统来实时跟踪用户的信息流向,以便用户可以随时查询。从这个角度来讲,隐私保护与数据共享并非不可兼得。

另外,为了便利而被“裸奔”,穷人就不该有隐私权吗?隐私权如同头顶的阳光一样,人人共享,无国界无阶层,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应该被讨论的问题。令人意外的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们愿意用一定的隐私换取一定的便利。他们刚刚跨入信息时代的大门,就碰到了久经沙场的科技巨头为他们准备信息化的“糖衣炮弹”,自然什么都不管不顾,更何况区区一点隐私。

但是,正当他们沉浸在享用免费互联网服务的喜悦中时,他们不知道这些“糖衣炮弹”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安全隐患。一旦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怎么会不反抗呢?

欧界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欧界传媒 | Jie Media六年专注有深度的互联网世界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09A1S9J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