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林文棋:智慧城管“不智慧”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如何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城市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尽管一些地方机构提出建设智慧城管,但是普遍面临智慧城管“不智慧”的问题,而大数据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将对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对此话题,2018年7月2日,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林文棋在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进行了“智慧城市治理大数据平台——从数字城管到智慧治城”的主旨报告。

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引导下,国家层面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城市治理与城市管理一字之差,理念和范式却发生了根本转变。城市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要以人民为核心,更加重视治理成效。

随着全社会数据可用性极大增加、计算能力和算法挖掘手段全面提升,大数据由于其动态、实时、互联互通等特性,在城市分析、政府决策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成为支撑城市治理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新数据与传统数据、政务数据与社会大数据的多源数据融合及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摸清家底、开展体征诊断和模型预测,进而实现科学精准决策,构建从“数据(D)—信息(I)”到“知识(K)—智慧(W)”的DIKW金字塔。

在国家政策要求与时代趋势下,很多城市提出开始从数字城管建设智慧城管,但是与DIKW金字塔路径对比,普遍发现目前的智慧城管并不智慧。其问题一是数据的局限性,二是应用的局部化。目前,数字城管积累的大量数据,主要应用于各类管理案件的任务流转分配及绩效考核,对城市愿景和目标分析不足,对城市人居环境、区域改善程度和目标差距缺乏评估和监测;二是案件处置的任务多为事件导向,事后修补,对问题影响因素和城市系统的关联挖掘不足,从而解决方案无法实现系统性;三是数据类别局限于市政设施、案件类问题、流转办结过程等,对综合决策缺乏整体的数据支撑;此外,也是由于对城市整体品质关注不足,各种城管行动多为运动式,公众参与和获得感较弱。与城市宜居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还存在差距。

针对目前智慧城管“不智慧”的问题,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提出“智慧城市治理大数据平台”的概念和设想。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以人民为核心,以城市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多维度的监测评估对城市运行体征和城市人居环境进行多维度评估,挖掘问题症结和系统关联,进而通过精确的模型预测,实现主动式决策;对于老人、儿童等不同群体,商户、企业等不同主体,进行分类的精细化服务,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

“智慧城市治理大数据平台”包含四大功能。

1

功能一,城市运行监测。运用多维指标,及时把握城市发展情况,监测城市同周边地区的发展关系,为区域协同发展、城市服务提升等相关政策制定、实施、修订提供建议及依据。

2

功能二,人居环境评估。以人的需求为导向构建指标体系,对城市开展社区尺度的精细化人居环境评估,为城区人居环境改善的精准施策提供支撑,提升公众获得感,并以人居目标导向,评估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成效。

3

功能三,人口、经济和公服设施专题。识别人口、产业态势及空间特征,分析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规律,深入认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和形势,支撑政府科学决策,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4

功能四,决策模型模拟。解构城市运行管理的复杂性,融合多源数据,多角度把握发展方向,深入分析系统关联,为政府决策提供精细化、针对性的量化模拟工具。

总之,智慧城市的着眼点在城市,要为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关键在于通过数据对城市运行及演变有透彻的理解和洞察,把握城市的发展脉搏、发展动能及内在规律,而不是本末倒置,为智慧而智慧。发挥大数据在精细尺度分析、宏观到微观融会贯通的优势,以人居需求和城市管理业务为驱动,开展城市运行监测、人居环境评估、专题诊断和决策模型模拟,可以支撑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使城市管理更智慧。

报告现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1B1D6N4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