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无人工厂、工业互联,中国制造的真正出路?

文丨菲菲苏

图丨商界

来源丨商界(shangjiexinmeiti)

2015年,市面上出版了一本名为《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的书籍,其中描述了德国工业4.0的战略,并将其与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相结合,提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愿景与理论支持。

这里提及的“智能工业制造”,区别于传统制造业的概念。把工厂、机器、生产资料和人通过网络技术高度联结,形成自组织的生产,其内涵也已远超机器的自动化概念。

同年六月,深圳一家名为“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成立,成立人之一,正是上文所提及那本书籍的作者。

“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深圳,是全球化制造云生态领跑者。

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顶层设计与规划、智能工厂规划与建设、智能制造项目总集成、IT规划与实施、工艺改进与自动化改造、大数据及工业云部署等。

在此商界联合新经济商学院,对商学院第一期优秀学员企业“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访谈。

由于华制成立以前,就奠定好了深层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所以创办之初的客户,大多是被其著作中的理念所吸引的粉丝客户群。

所以,华制智能首席运营官曹洪强向商界记者介绍时称,华制的出生可以用风华正茂来形容,在“江湖”上的地位早就奠定。

当然,理论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在商业世界里,客户关系得更多的还是自己切身所得利益价值以及节约了多少的成本。

面对客户需求,华制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在中国智能化工业发展和服务实业客户中不断磨合与创新。

1

人才引进战略

由于华制所服务的企业,几乎是行业龙头,包括上市公司、国企央企以及民营企业Top5。所以面对这一类领先行业的企业,想要给予它们进一步提升,科技技术一定要领先。

华制面对这样的状况,提出“用世界级智慧推动中国经济腾飞,让中国制造在全球更受尊敬”的企业愿景。

想做到智慧引进,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人才引进。

首先,华制技术研发团队均引进自一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希望他们用国外先进的工业以及智能技术,来指导国内企业的发展。

其次,华制选择引进一些国外的技术团队,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问题。例如,科技创新线上,华制选择引进以色列和美国团队;面对工业制造企业,会选择性引进德国或者日本团队。

人才的引进是提升国内技术的一个关头,接触前沿的技术,才能做到智慧型发展。

曹洪强说,这里所讲的技术能力不仅是某单一方面,而是需要一个融合。例如,在传统技术的前提上,也要懂得互联网等其他方面的知识,这个时代的人才需要追求跨界融合。

当然,除开本身技术能力外,长远的眼光也是华制选人的标准之一。

曹洪强向商界记者说:“我们讲求的是,看待一个问题,要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的立场上回头来看。”

人才是华制企业所认为自身的核心优势,引进来的战略也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智能制造的无限可能。

智能工厂模型

2

自下而上式战略

“我们不是那种故作神秘的企业。”曹洪强这样对商界记者说道。

现在的科技公司,有很大一部分喜欢走自上而下的路径,以自身的技术单方面赋能所服务企业,对于对方“是否需要”的双向回馈拒不接受。在这种状态下,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客户企业倒闭,长此以往,企业本身也会倒闭。

商界记者面对这样的现状,向曹洪强提问企业产品的设计思维。

曹洪强回答,其企业是通过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反向拉动我们研发,而不是自己臆想出一个产品。华制会深入到客户现场,解构他们的项目实施,从而发现痛点,再面对这个痛点进行产品设计。

当然,华制也认为,对于行业龙头企业面临的痛点,这个行业的其它企业也大多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他们也会选择把这个产品复制到同行业其它企业上。

“可是在复制的过程中,一些小型企业并不如龙头企业资本雄厚,或许出不起昂贵的产品设计和后期维护费用,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解决?”商界记者提出疑问。

曹洪强说,这也是他们需要实地考察的原因之一。一般硬件设备的投入和回报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很多产品输入到市场甚至可能不到三年就没有了。

所以,会对该产品效应进行全方位分析,再判断其有无必要进行智能化设计。

依据自上而下的战略模式,华制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最先进的设备,甚至有的企业一用上最先进的设备可能就“死了”。

对于“产品成本太高企业担负不起”的问题,曹洪强说,“这种情况比较多,因为制造业企业本身利润比较薄。这个时候我们会根据评估结果,建议从某一个最关键的项目接进来。通过这个项目,多赚了钱,再用这些钱逐步投入到整体。”

而华制的评估标准,也都是参照国家发布的中国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

通过模型评估当前企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包括自动化、数据化、安全等十几个不同的维度,最终得出数据以便分析。

智能工厂模型

3

理念传播战略

不过,真正全面了解华制、了解智能制造的企业数量稀少。更多的企业还在老式工厂中徘徊,就算知道了智能新模式,也都采取观望的态度。

面对接受度不高的现状,华制是如何应对的呢?

其实华制从创立之初,就有传播智能制造理念的态势。

通过《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和《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两本著作,将西方智能工业制造和我国政策相结合,从而推广企业理念。

华制的思维是清晰的,它清楚的知道要先被认同,才能持续发展。

所以,之后的几年,华制依然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曹洪强向商界记者介绍,华制现在大力与国家合作。2015到2017这三年,华制与工信部、新华社还有国务院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智能制造的全球年会。会上邀请了国际著名的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相关的专家以及院士。

会议上,邀请的专家院士们为大家诠释智能制造的相关知识,以及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智能制造,接纳这个领域。

在华制看来,工业制造一直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虽然现在很多行业看似景气,但其中不乏许多泡沫。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一方面企业需要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人来为中国的经济做更多的事情。

在这样的状态下,一方面企业需要发展,另一方面,华制也认为需要有人来为中国的经济做这样的事情。

综合链条战略

华制企业在智能工厂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而在商界记者实地参观华制企业时,还发现其“工业机器人”、“工业数据采集平台”、“云平台”等多种项目也在同时进行。

对于这些项目,商界记者也向曹洪强做了大致了解。

曹洪强以大数据为例,向记者解释。

“工厂作为一个庞大的单位,里面是由无数零件个体组成的,大数据就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检测得出数据,人们就可以根据数据知道哪一个零件有问题。而不是像原来,凭经验地敲一敲,听一听。”曹洪强说。

华制将大数据等不同的项目与智能工厂相结合,形成一个庞大的生产链。曹洪强以人体的构成来向商界记者形象举例:“如果智能工厂是身体,那么大数据可能就是头,物流系统就是脚等等。”

将制造业工厂的各个部分与步骤都综合用大数据相连,从而使得整个工作流程都跟得上进度。这就是华制的综合智能工业链。

华制的综合智能工业链的完善令人震惊,但商界记者不免想到如今被大众广泛热议的社会趋势:“智能工业链逐步形成,再到广泛被世人接受。这个过程中,许多的工人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失业率急剧提升。”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曹洪强认为:

时代是在逐步发展的,工业链的进步并不代表人类的无事可做。 将人类从最基础最繁琐的工作里解放出来,走向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做更具创造力更能发挥潜能的事,推动企业、社会发展。

4

结语

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我们用完了石头。

同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是因为电力的消耗殆尽,反而是因为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产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消费互联网转型为产业互联网是我们当下要做的事情。

面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责任,华制不断将智能化工业推到人们的视野中。这是预测未来,同时也是在创造未来。

本文由商界(shangjiexinmeiti)原创

END

致力为读者提供精彩、深度、有料的商业财经内容

为企业提供全媒体品牌策划、内容创作、推广传播

Hi,U can also follow us

出品 | 商界传媒新媒体中心

主编 | 王奇 编辑 | 盖盖 实习编辑 | 菲菲苏

商务合作 | gaigaiorsky(微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2A11JL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