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与荒漠之上,翱翔着两种体型庞大的猛禽——高山兀鹫与秃鹫。它们凭借强健的羽翼与敏锐的感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清道夫角色,同时也因种种生存挑战,成为亟需关注的物种。
今年6月份,濒危物种团队在甘肃玛曲调研巡护时,发现了一群高山兀鹫,用200的镜头的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回来整理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还有2只秃鹫也混在其中,这也是项目团队第一次拍到高山兀鹫和秃鹫在野外同框的画面。
上图左边是2只秃鹫,右边三只是高山兀鹫,颜色有差异,头部脖颈部差异较大,项目团队拍摄于玛曲
这两个物种,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包括不少国内的动物园,新闻媒体等,其中有不少数分不清是高山兀鹫还是秃鹫。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看,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是鹰科秃鹫亚科兀鹫属下的大型猛禽。而秃鹫(Aegypius monachus)则是鹰科秃鹫亚科秃鹫属下的大型猛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两者确实是两种不同的物种。
1、形貌特征与辨识要点
上图片来源于网络,最前面的是秃鹫,量外基质白色脖子的是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是亚洲体型最大的猛禽之一,翼展可达3米,体重可达12千克。其头部和颈部裸露,覆有淡黄色或白色绒羽,身体羽毛呈淡黄褐色至深褐色,飞羽及尾羽颜色较深,飞行时可见明显的"V"字形翼展轮廓。而秃鹫体型稍小,翼展约2.5米,通体黑褐色,头部和颈部裸露皮肤呈铅蓝色,颈部基部具一圈白色或淡色的羽领,宛如"围巾",是重要的辨识特征。
2、生存现状与保护等级
在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高山兀鹫与秃鹫均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退化、非法捕猎、误食投毒动物尸体等原因,两种猛禽的种群数量均呈下降趋势。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高山兀鹫被列为"近危"(NT)物种,而秃鹫受威胁等级更高,被列入"易危"(VU),部分地区的秃鹫种群已出现区域性灭绝。
3、分布范围与生态功能
高山兀鹫主要分布于中亚至青藏高原,中国境内集中在青海、西藏、新疆、甘肃等地的高海拔地区,常集群活动于开阔的山地、高原草甸及荒漠地带。
秃鹫分布范围更广,从非洲北部、欧洲南部至亚洲中部均有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均有记录。
作为自然界的"清道夫",它们通过取食动物尸体,有效抑制病菌传播,加速物质循环,对维护生态健康意义重大。
4、种群健康与保护挑战
当前,两种猛禽的生存面临多重威胁: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有机磷农药、非法投毒导致的二次中毒事件频发;风力发电场建设破坏栖息地,部分个体因撞击风电机组死亡;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也影响其觅食与繁殖。为守护这些高原卫士,濒危物种基金将联合志愿者、在地伙伴等,开展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调研等公益行动,通过减少人为干扰等,进而保护这两个物种。
保护高山兀鹫与秃鹫,不仅是守护两种珍稀物种,更是维系整个高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大家可以和濒危物种团队一起关注这两个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