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H20回来了,中国半导体设备继续埋头持久战 | 笔记

在今天的链博会上,黄仁勋称呼中国的中国供应链是“奇迹”。别被他的赞扬给忽悠了,他后面提到的,几乎都是机器人这样的下游合作伙伴。H20解禁,对英伟达与中国AI企业而言,是一笔双赢的买卖,但对于中国AI芯片及其上游供应链环节,无异于再次敲响持久战的警钟。

就在黄仁勋启程、特朗普祝他北京之行“旅途愉快”的时候,美国智库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发布了一份报告,分析了自2019年至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SME)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占比变化。最核心的结论是:中国企业在多个环节多个细分领域上取得了显著的相对进步,但绝对规模仍落后于外国竞争对手;中国仍然在“卡脖子”的光刻领域保持着沉默。

这份报告的数据,源于CSET开发的先进半导体供应链数据库,后者整合了TechInsights、SIA(美国半导体协会)、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等截至今年5月披露的数据。不过,这份报告没有提及年初受到热议的中国企业新凯来(SiCarrier)。

即使仍然整体落后,但是,中国“已经开始取得进展”,就足够让美国担心了。CSET计划在明天邀请美国芯片法案的前执行官员,以及中国问题特设委员会高级顾问等嘉宾,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些进步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美国又该如何决策。

那么,除了中国“相对进步”又“绝对落后”,CSET还发现了什么值得向美国政府报告的呢?

在化学机械平坦化(CMP)、刻蚀与清洗(etch and clean)、沉积(deposition)、处理与探针设备(handlers and probers)、测试(test)和先进封装(advanced packaging)等6个领域,中国企业通过国产替代,逐步提升了市场份额。它们部分蚕食了美国、日本与韩国竞争对手的市场。

再叠加芯片战导致的出口萎缩,美国芯片战中的盟友,尤其是日本,从市场绝对规模的缩水程度来看,损失比美国大得多,至少超过了50亿美元市值,差不多是整个半导体设备领域市场规模1170亿美元的5%。

具体而言,第一,在对于先进芯片制造相当重要,但又不那么复杂的领域,中国整体取得了较大进步。比如CMP设备领域,代表企业主要是华海清科(Hwatsing),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迅速提升至2024年9%,主要就是靠着蚕食美国企业的市场。但美国仍然保持最高市场份额,占比60%,主要由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贡献。

第二,中国企业在部分对应着先进制程需求的更细分的领域,也取得较大进步。比如,在主要负责将光刻工具创建的图案,雕刻到晶圆上的刻蚀设备领域,中国企业在干法刻蚀(dry etch)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了9个百分点,达到了11%,高于整个刻蚀设备6个百分点的涨幅。对于先进制程而言,干法刻蚀设备的重要性,就要比湿法刻蚀(wet etch)稍高一点。

第三,中国企业在部分细分领域已经取得了全球数一数二的地位。比如,在市场规模较小的干法剥离(dry stripping)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与日本相当,并列第一。除了屹唐盛龙在2016年收购的美国Mattson公司,继续在被美国“拉黑”的情况下,大幅扩大市场规模外,北方华创也从零干到了7%。

再比如,在负责为晶圆涂覆超薄材料层的沉积设备领域,中国企业逐步蚕食了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在非集成电路的沉积设备这一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增长了13个百分点,五年时间,从全球第四跃升为全球第一;在化学气相沉积(CVD)领域全球第二,约7%(拓荆科技约4%,北方华创约2%),超过了日本的6%。

第四,中国企业在晶圆制造(fabrication)环节与组装、测试和封装(ATP)的进步是相互匹配的。中国企业正在将自己定位为先进封装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市场份额提升了4个百分点。这是紧密集成芯片模块(chiplets)所需的技术。尤其是刻蚀和清洗等环节的的先进封装设备上,中国的市场份额增长了10个百分点,即将赶上日本企业;沉积环节的先进封装设备,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

第五,中国企业在最尖端的工艺与设备上,技术进步缓慢,市场份额几乎没有变化。即使在沉积设备的整体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对应先进制程“卡脖子”环节的原子层(atomic layer)沉积的细分领域,中国没有获得新的市场份额。在整个光刻(lithography)设备领域,中国企业同样几乎是零增长;即便在低端的i线光刻设备领域,中国市场份额也仅维持在4%。与光刻在芯片制造环节没有进步相似,用于先进封装阶段的光刻工具,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反倒跌了2个百分点。

尽管CSET也承认,市场份额相对技术进展,是一个滞后指标。但技术创新最终仍然要体现在市场价值的兑现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H20解不解禁,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持久战,技术迭代仍然以我为主。

半导体设备的进步没有“奇迹”,仍然需要一个又一个“五年”,才能换来算力生态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闭环的可能。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pUMu3_BJO6lkQSuiCvZ88C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