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民俗学家称,爱沙尼亚人是沉默的反讽大师

参与在波兰举行的国际幽默会议的民俗学家皮雷特·沃莱德(Piret Voolaid)表示,爱沙尼亚的幽默常常是安静的、讽刺的、自嘲的。幽默在危机时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也反映了社会态度和文化特征。

上周,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幽默研究者齐聚波兰,讨论笑话如何反映社会、幽默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等话题。

作为与会者之一,爱沙尼亚文学博物馆馆长、民俗学家皮雷特·沃莱德在爱沙尼亚广播节目《Vikerhommik》中表示,尽管幽默这一主题听起来轻松有趣,但幽默研究者对待工作极其严肃。

“没有谁比幽默研究者更认真地谈论幽默了。我们非常严肃地对待我们的研究,但科学家也是普通人,而且往往是幽默感极强的人,”沃莱德说,并指出会议期间也充满笑声。

“国际幽默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umor Studies)汇集了来自多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包括语言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法学家、医学研究人员等。今年的会议主题之一是将幽默视为一种民主素养的表达形式。

沃莱德表示:“幽默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它常常能揭示社会中极具分裂性的话题。”

她同时强调,幽默的感知因文化而异,并非所有基于语言的笑话都可以翻译。“但在危机时刻,比如五年前的新冠疫情期间,最先用文字游戏来缓解局势的,往往是幽默。”她说。

她指出,幽默本身是碎片化的,几乎不存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统一笑话”。爱沙尼亚人的幽默感常被描述为“面无表情的讽刺”。“爱沙尼亚人更像是沉默的反讽大师。”她说。

不过文化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她举例说:“我们都见过那个广为流传的梗图——法国人对加税的反应是上街革命,而爱沙尼亚人则跳舞唱歌、组织一场歌舞节来表达情绪。”

幽默作为一种抗议形式

作为记忆机构,爱沙尼亚文学博物馆的任务之一是保存当代幽默的形式,无论是单口喜剧、网络迷因(meme)还是涂鸦艺术。“关键不是这些东西在一百年后是否还会让人发笑,而是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发生了什么。”沃莱德表示。

当被问及“笑话”这种形式是否已经消亡时,她回答说,笑话仍然存在,但时代已经变化,如今“新的笑话”其实就是网络迷因。她指出,迷因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批评,比如与乌克兰战争相关的迷因就具有强烈的讽刺和抗议意味。

爱沙尼亚在国际幽默研究中的地位也体现在:爱沙尼亚民俗学家利西·莱奈斯特(Liisi Laineste)近期当选为国际幽默研究协会主席。“这可不是开玩笑。这说明爱沙尼亚的幽默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沃莱德说。

她还指出,在极权统治时期,幽默研究者的数量往往会增加。“如果你无法在本国研究幽默,那就会去国外研究。”她以一位白俄罗斯同行为例,该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国外从仇恨言论的角度研究白俄罗斯的网络幽默。

新闻来源:ERR

新闻编译:波罗的海岸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hZmU72xIVNekhj7nGjzBml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