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走中欧班列(郑州),客户需要主动来订舱,甚至还要“排队”,来晚了,有些班列就满了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河南商报记者杨晓楠 实习生黄秀平
几千年前,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黄沙和驼铃声中,中国的丝绸运到了欧洲。几千年后,黄沙还在,但回荡的已是中欧班列(郑州)的声声汽笛……
数据苏浙鲁粤的产品“坐”中欧班列(郑州)最多
2013年7月18日,第一趟中欧班列(郑州)拉响了汽笛,正式开始连接郑州与欧洲。截至2018年7月18日,中欧班列(郑州)已累计开行1347班,其中去程769班、回程578班,总累计货值69.71亿美元,货重67.35万吨,实现了每周“去程八班、回程八班”的均衡往返满载运行,在中欧班列中唯一实现了高频均衡往返对开,货值、货重等都在全国中欧班列中保持前列。2018年,郑州计划全年开行650班。
7月17日,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文松向河南商报记者介绍了一份统计数据:2017年,中欧班列(郑州)的去程货源大部分来自苏浙鲁粤,其中浙江货源占比18.19%,江苏占比16.72%,河南在货源地中占比为5.23%,位于全国前列。2017年去程目的地则以德国、波兰等中欧国家为主,德国作为线路终点站,占比达到了52.25%,排在第二位的波兰占比9.36%,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在回程中,其货源地主要为德国,占比为49.43%,而目的地则更多为河南和江苏,占比分别为22.75%和16.19%。
在所有出口货物中,机械类占比最高,达到了26%,服装类和电子类也分别达到了19%和16%,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而在回程货物中,机械类以46%的比例高达第一,其他占比较高的为整车及零件、钢铁类、食品,分别占比16%、12%和9%。
现象中欧班列(郑州)货源地已覆盖全国3/4的省份
伴随着班次的增多,一张以郑州为中心、中欧班列(郑州)为辐射轴的物流网越织越大。
在境内,中欧班列(郑州)的货源地已覆盖全国3/4的省份,集货半径达1500公里,境内合作伙伴达2300多家,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境内枢纽。在境外,郑州向东,通过公—铁—海—空联运与日、韩等亚太国家建立了合作;郑州向西,以汉堡为枢纽,以巴黎、米兰、
布拉格
、华沙、马拉舍维奇、布列斯特等为二级集疏中心的物流网覆盖了欧盟国家和俄罗斯。目前,中欧班列(郑州)网络遍布欧洲和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6个城市,境外合作伙伴达780多家。
从满载率来看,截至2018年6月底,中欧班列(郑州)出境平均满载率88%,入境平均满载率70%,是国内唯一实现满载去回的中欧班列。
但是,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郑国强还记得,中欧班列(郑州)刚开始运行时,以前习惯了走海运的客户,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时,我们到全国各地上门揽货,希望他们能走我们中欧班列(郑州),第一班班列的货源组织是比较辛苦的,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而现在,客户不仅主动来订舱,甚至还要“排队”,来晚了,有些班列就满了,只得换时间。在网络订舱服务平台上,河南商报记者看到,一直到7月24日出发的中欧班列(郑州),已经出现了“整箱已满”或“拼箱已满”的字样。
从主动上门找客户,到客户找上门,这一秘诀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那就是“靠实力说话”。
技术货物到哪儿了,处于啥状态在网上就能实时监控
中欧班列(郑州)能做到趟趟“客满”,确实与数字化分不开,这个“钢铁驼队”不仅仅是普通的火车,也是一趟趟“数字班列”。在中欧班列(郑州)的综合服务中心,河南商报记者看到这样一块显示屏,上面是“中欧班列(郑州)实时运行线路图”,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在途的中欧班列(郑州)都是什么情况:走到哪里了,是去程班列还是回程班列,是普通箱还是冷藏箱都一目了然。
石文松介绍,公司近年来引进了450余名科技人才,通过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拓展,目前,中欧班列(郑州)已成为中欧班列中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数字班列”。
以前需要上门去订舱,现在通过网络订舱服务平台就可以搞定,客户注册后就可以看到每一趟中欧班列(郑州)的时刻表,可以选择整箱预定,也可以选择拼箱预定。发车后,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货物到了哪、处于什么状态,对自己发出的货物进行实时监控。
大数据既便利了现有客户,也帮助了更多企业。石文松说:“目前,我们通过大数据系统可以对全省的中小企业进行帮扶,比如制作什么产品,哪些产品在哪个国家可以卖出去等。”
中欧班列(郑州)也是7月17日第13次中欧区域政策合作研讨会上国外嘉宾最感兴趣的内容,国际城镇合作项目项目主任PabloGandara说:“郑州国际陆港让人印象深刻,它连接了欧洲和中国,应该让更多欧洲人知道现在还可以通过铁路到中国,因为很多欧洲人发货走的是海运,他们没意识到铁路货运的便捷。”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