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天舟九号刚发射,杨利伟公开亮相,20年了,还有机会重返太空吗

7月15日5时34分,搭载天舟九号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升空,仅用了3小时左右,就与正在运行中的空间站组合体精准对接。

这场被精密规划、精确执行的发射任务,不仅再次验证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成熟与高效,更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长期在轨支持补给系统,再次顺利完成一次重要“投喂”。

天舟九号作为新一批次六艘货运飞船中的第四艘,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多项升级任务。

这艘飞船不仅是目前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货运飞船之一,还具备更强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更高的运输效率。

与此前的型号相比,天舟九号的货物运输能力从6.9吨提升到了7.4吨,总质量达13.5吨,长度达到10.6米,内部有效装载体积则由18.1立方米提升至22.5立方米。

这意味着,不仅“运得多”,而且“装得下”。

这次天舟九号采取了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3小时对接不仅提升了任务的时间效率,也极大减轻了航天员的准备与等待负担,使整个空间站运行节奏更加高效流畅。

而在装载内容方面,天舟九号也堪称“满载而去”。本次任务为在轨航天员带去了生活保障用品、推进剂补给、新型科研设备以及高频使用的实验材料。

其中,不仅有两套全新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还搭载了多达190余种航天食品,较前几次任务增加近30种新菜品,食谱周期也由7天延长至10天。

当然,天舟九号的任务还远不止保障空间站“衣食住行”,最重要的还是肩负起空间科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任务。

据介绍,本次飞船还运送了23项空间实验材料,涵盖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与燃烧等多个前沿领域!不得不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们任务繁忙啊!

如今,随着天舟九号完成对接,中国空间站的物资储备再次充实,航天员在轨任务的后勤保障也得以稳定延续。

货运任务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完成,接下来的目光将聚焦在今年唯一一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二十一号的发射上。

目前,神舟二十号飞船已在空间站服役近4个月,预计将在今年10月底返回地球。神舟二十一号则已完成总装与测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静候最佳发射窗口。

按照过往流程,一般在前一艘飞船返回前数日完成新一艘的升空任务,以确保空间站始终有人值守。距离发射不足三个月,关于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猜测与期待也随之升温。

就在7月11日,一位熟悉又引发无限遐想的名字重新登上公众视野。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上分享了神舟五号飞天的回忆,并向全球发出邀请,欢迎各国和平利用中国空间站,参与中国登月计划。

自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圆满完成后,杨利伟已经22年没有执行过飞行任务了!

于是有人在社交平台发出疑问:“杨利伟还有机会亲自到中国空间站上看一看吗?还会飞吗?”

他曾是中国人首次“触碰星辰”的象征,也是一代人心中对太空最初的记忆。可惜,在中国载人航天日益高频、常态化的今天,我国载人航天规划也在发生着改变。

从神舟五号的孤身一人,到如今空间站“三人编队、半年驻留”的成熟模式,中国载人航天已从“能上去”转变为“能常住、能工作、能协作”,甚至开始“请客”。

杨利伟在会议上明确表示,已有19个国家的60个科研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应用计划,未来也将迎接首位外籍航天员。

今年2月,中巴两国已经正式签署了关于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合作协议,首批10-15名候选人正在遴选之中,最终仅有2人将脱颖而出,并赴华接受航天训练。

按照规划,首位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国际面孔”,很可能是两位巴基斯坦航天员其中之一!

虽然这一过程仍需数年打磨,但中国空间站对外开放的大门,已不再是象征意义上的“欢迎”,而是真正开始“操作化”的全球协作。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高频次、多模块、高风险、科技密集的航天“接力赛”中,杨利伟还能“再战一程”吗?

从当前情况看,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已于数月前完成选拔并进入封闭训练阶段,任务时间近在眼前。

按照航天任务惯例,一旦确定入选,训练强度极高,不太可能参加公开活动。但杨利伟却现身于北京的重要会议,几乎可以断定,他并未参与神舟二十一号任务。

有人猜测,杨利伟已经年至花甲,基本也退出飞天序列了?不过,答案也并非如此。

他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我始终是一名现役航天员,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可以再上天。”

而随着中国空间站迈入全面应用阶段,登月任务也已纳入规划,未来的太空任务将不止于空间站驻留,还包括更远距离、更长周期的深空探测。

届时,是否会考虑老将出马、功勋压阵?没有人能说得准。

更何况,从当前中国航天的发展节奏来看,新技术与老经验的结合,才是走得更远、更稳的关键。

在美国NASA和俄罗斯航天局,也不乏年过五十的宇航员再次飞天执行任务。

杨利伟的身体状况、飞行资质、心理素质,从未被官方“退役”,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可能性。

随着天舟九号完成补给,神舟二十一号整装待发,2025年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深水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并非只有一次货运任务。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计划,“轻舟”货运飞船和“昊龙”航天飞机两个全新货运平台即将进入飞行验证阶段。

在下一代货运系统方面,前者主打低成本、高频次补给,后者则追求可重复使用的技术突破。

这两项任务的推进,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物资补给体系将从“稳定可靠”进阶到“高效灵活”,彻底摆脱对现有运力结构的依赖。

毫无疑问,2025年,又将是中国航天再次提速的关键节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j1BQ6aERxQiqb5fqVdf5WT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