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科技情报│从论文撤稿看,科研诚信不可忽视

7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对科研人员学术成长轨迹和学术水平进行跟踪评价,引导学术共同体建立符合本领域特点的科研诚信规范。在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行为实行“终身追究”和“一票否决”,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诚信建设新格局。

近几年, 国内一些学者因学术不端行为而被国际期刊撤稿等类似事件频频发生,其背后所反映的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科研创新生态的构建。

一、国内学者论文撤稿情况

据艾普蕾全球撤稿数据库(全球唯一学术论文撤稿数据库)显示,近5年来,国内学者的论文撤稿总计1437篇,其中陕西学者撤稿量为61篇(占比4%)。2017年全年撤稿量达400篇,撤稿量的逐年增加,也反映出科研诚信问题的严峻性(见图1和图2)。

①检索截止2018年5月31日,2018年数据仅供参考。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撤稿情况

作为国家层面具有良好口碑和公信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项目,近5年,其资助的论文撤稿总数为273篇,其中我省有23篇(占比8%)。从撤稿原因看,因诚信问题原因撤稿共计140篇,其中我省共有13篇(占比9%)(见表1)。

②仅分析因诚信问题撤稿原因。

从撤稿原因看,50%以上论文撤稿,是因为抄袭、伪造、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三、陕西科研项目资助论文撤稿情况

近5年来,陕西撤稿论文中受科研项目资助的论文共计34篇,超过了陕西撤稿总量(61篇)的一半,也就是说平均每两篇撤稿中就有一篇是计划项目资助产生的论文(见表2)。

问题思考:如果是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持所产生的论文,出现数据造假等科研诚信问题,那么科研项目最终研究成果的真实性是否应该质疑?!这必然影响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有效性问题!

加快构建科研诚信体系,净化科技创新环境,从而打造科研诚信新生态,筑牢科技创新道德基石,迫在眉睫!

(整理编写:任佳妮 张秀妮)

策划指导:张 薇 审核:李 鹏

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情报分析实验室2018033-0274A24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9F17ZB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