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万年前的一个清晨,灞河边晨雾弥漫。一个佝偻的男人弓着腰,从河床里捡起一块鹅卵石。他拿起另一块石头,狠狠砸向鹅卵石的边缘。他或许不知道,这块留下他指纹的石头,最终改写人类起源的历史。
石破天惊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黄土高原的沟壑像大地的年轮。2025 年 6 月,朱照宇团队在灞河北岸的上陈村考察时,意外发现了一片完整的地层剖面。黄土层层层叠叠就像一本打开的地质史书。石器的分布很有规律,密密麻麻嵌在暖湿期形成的古土壤中;干冷期的黄土层里,石器却零零星星。看来,古人类更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秦岭脚下曾游荡着比蓝田猿人更古老的族群。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争议出现了。长江以南曾有更古老遗址的报道。比如重庆龙骨坡、湖北建始,距今约200万年;安徽繁昌人字洞,距今240万年。不过洞穴遗址的定年麻烦不少。溶洞堆积杂乱,钟乳石层和塌落物混在一起。年代判定变得十分困难。上陈遗址却不同。连续风成黄土剖面,成了更可靠的地质时钟。为研究人员用古地磁测年法找到了一个精确的锚点。
上陈遗址出土的212万年石器像一颗炸弹。以前西方学界认定,人类180万年前才走出非洲。格鲁吉亚的德玛尼斯遗址185万年前的化石,一直被当作走出非洲的铁证。但现在,我国的旧石器遗址群摆出了新证据。这些沉默的石器,正一点点改写人类起源的故事。
星火燎原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上陈村并不是一座孤独的文明孤岛。把目光投向中华大地,一条20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证据链慢慢浮现。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200万年前的地层里,砍砸器静静躺着;湖北建始人遗址,出土的牙齿化石,证明早期人属曾在这里生活;安徽人字洞,石器和动物碎骨,还原出远古的猎食场景;山西西侯度,200多万年前的地层中,烧骨与石英岩工具留下了人类使用火光的痕迹。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河北阳原的泥河湾遗址群更震撼。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150多处旧石器遗址。其中40处,历史超过了一百万年。考古学家在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有发现。刮削器和猛犸象的肋骨叠压在一起。能看200万年前,古人类曾在这里分食巨兽。当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这些遗址拼出一幅图景。200万年前,华夏大地的南北之间,人类已频繁活动。他们没留下骨骼化石,可散落的工具都是证据。这些不会说话的石头,证明人类抵达东亚大陆的时间,比原本以为的要早得多。
聚落之谜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看着这么多旧石器但是有个问题。为什么一直没找到古人类住的地方呢?专家分析,根据发现散在17 个地层里的那些石器。上陈村可能只是古人类路过的地方不像长期住的聚点。真正的住处说不定还藏在灞河阶地的地下。
还有一个原因是时间。时间堪称最隐蔽的推手。地质运动持续了 200 万年。如同巨型搅拌机。河床改道冲刷,黄土高原崩塌堆积,构造运动导致地层断裂等等。这些力量足以将聚居痕迹彻底抹去。再说早期人类本就游徙不定,很难留下永久聚落的痕迹。
曾提到过泥河湾遗址里有处区域。象骨与石器在那里集中分布。人们称那里为史前餐宴现场。证明了一件事,地层若保存完好,远古生活场景终会重见天日。这让人激动。如此看来,猿人化石的发现只是时间问题。
各位朋友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