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深秋,三峡腹地的巫山庙宇镇。中科院研究员黄万波先生在龙骨坡的泥地里,发现2颗牙齿。旁边围观的村民看着心里疑惑。他们不知道,这两颗牙齿后来会在学术界掀起大浪,东亚人类起源史将因此被彻底改写。一年后,还是在这个地方,又出土了一枚牙齿。国际上炸开了锅。有人说:“中国人要把人类起源史提前 100 万年?” 还有人质疑:“这到底是人还是猿?”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震动世界
巫山龙骨坡遗址藏在巫山县庙宇镇海拔800米的山坡上。距长江巫峡南岸不过50公里。这个不起眼的石灰岩洞穴,曾是村民眼里的土龙骨产地。数万公斤化石就这么被卖进了药铺。论文登上《国际第四纪》那一天,人们开始叫龙骨坡为东亚人类摇篮。这里是欧亚大陆最古老与最丰富的史前遗址,更藏着180-248万年前的秘密。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最新测年技术显示,巫山人的生存时间被精准锁定在214万年前,比原先认定的时间提前了整整 10 万年。从 1985 年到2024 年,五轮系统发掘陆续展开,收获了包含116种古生物化石的龙骨坡动物群与2000多件石制品。这些史前遗存如同拼图般,正一点点勾勒出远古生态的真实面貌。
时空定位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四十年争议的核心是那段残破的下颌骨。1984 年第一块巫山猿人化石出土。一开始,学者把它归为能人巫山亚种或直立人巫山亚种,但分类一直吵得沸沸扬扬。有人盯着牙齿不放。觉得牙齿太粗大,齿根又长。保留着太多原始特征,怎么看都像古猿。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2015 年有学者甩出个大胆假说。这里的主人可能是身高 2.5 米到 3 米,体重超过300公斤的东亚巨猿!遗址里大型砍砸器占比高,小个子巫山人根本使不上劲,可对巨猿来说正合适。巨猿是杂食动物,遗址里大量果核和动物骨骼化石混着出土。对吗?
人猿之争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龙骨坡正卡在巨猿化石分布的最北界,直接改写了灵长类迁徙的图谱。因此巫山人可能是体质上的猿,考古学上的人。这种处在人猿揖别临界点的存在,恰恰解释了为何石制品工艺既具意识加工特征,又显得粗犷原始。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另一派紧握着石器证据不放。五轮发掘挖出来 2000 多件石制品。不少工具上能清楚看到人工砸打的印子,这是区分人和猿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薄刃斧的制作,被看作是人跟猿不一样的关键,因为得有点脑子才能打出这样的刃口。能打制工具难道不算人吗?
另外,在距此4公里位于海拔1400米处的玉米洞遗址。考古人员出土了5000多件石器。这些石器呈现出一套独特的工业体系,既不同于非洲,也有别于东南亚。这套体系特点鲜明从40万年前延续至今。这一发现为我国本土人类连续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待解之谜
巫山猿人究竟算不算人类?这个问题为什么很重要?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要是能证实它属于人,那么有好些地方得重新定义。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会提前至少 50 万年。长江三峡说不定就是早期人类东迁的北大门。东亚旧石器文化独立发展的脉络就能得到确认。
可要是把它归为古猿麻烦也不小。至少得弄清楚,它的石器技术到底怎么来的。这是不是高智商动物的偶然行为呢?同时,对于人类文化行为的起源标准也得重新评估。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这场关于 “人” 与 “猿” 的拉锯战还会继续。但有一点很清楚,这些神秘生灵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文明起源里最吊人胃口的谜题。但不管怎么争,200万年前的三峡大地,生活着一种既带着原始野性,又会摆弄石器的生灵。
那么问题来了:握着这些石器的,到底是正在变成人的猿?还是即将消失的智慧巨兽?又或者是我们从没见过的第三种存在?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各位朋友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