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中国科学院发现:人体内化学物质水平和地域有关,这些地区人群体内浓度最高

近期,中国科学院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重磅研究,探索了中国人群中环境化学暴露与慢性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对近6000名中国居民的血清样本进行了生物监测,识别出多种高频出现的环境化学物质。

我们一生中所有接触到的环境因素,从空气、水、食物,到日常用品中的化学物质,通常难以精确测量。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血清暴露组的策略,直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化学物质,来反映个体真实的化学环境。

这项研究从中国15个省份的5696名健康人和慢性病患者体内采集了血清样本,并对其中的267种化学物质进行了全面监测。

研究发现,决定我们体内化学物质水平的关键因素竟然是地理区域。地区差异解释了暴露水平15.6%的变异。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和工业发达,人体内化学物质的总浓度最高。而内陆的陕西和贵州等地,化学物质浓度则相对较低。

全氟烷基物质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群血清中浓度最高,尤其是在上海和江苏。而多环芳烃在河南、浙江和山东等地较高,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在重庆、上海和江苏等地显著偏高。

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中国人群血清中的DDE、β-六氯环己烷、DDT、PFOA、全氟十一烷酸和全氟戊酸的残留水平是最高的。这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2002年以来工业源从北美和欧洲向亚洲经济体的地理转移密切相关。

除了地域,年龄是影响暴露水平的第二大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大多数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农药和全氟烷基物质,在人体血清中的蓄积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这可能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代谢率和暴露历史有关。

其他社会和生活方式因素也有影响。教育和收入水平越高的人群,体内多数化学物质的残留量反而会越高,这包括了PAHs、OCPs和PCBs等。此外,性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女性体内脂肪含量通常较高,因此更容易蓄积脂溶性有机氯农药。而男性体内非脂溶性化学物质如邻苯二甲酸酯和全氟烷基物质的浓度则显著高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独特的月经排泄有关。另外,饮酒者体内的全氟烷基物质水平显著更高,这一现象在以往的研究中鲜有报道,提示未来需要持续关注饮酒与环境化学物质暴露的关系。

这项研究深入分析了化学物质与12种常见慢性病(如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之间的关联。

有机氯农药和全氟烷基物质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它们对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等疾病都有关联。

在所有研究的慢性病中,高脂血症受环境化学物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代谢综合征 。几乎所有的化学物质都对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有显著影响。

这项研究还特别关注了不同人群对慢性病的易感性。与中年人相比,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暴露于PFASs和OCPs后患高脂血症的风险更大,并且老年人暴露于这些化学物质后,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更高。此外,男性对代谢综合征的暴露风险普遍增加。

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中国人群化学物质生物监测数据,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环境化学物质在人体内的残留水平和特征,还首次揭示了这些化学物质及其特定组合与主要慢性病结果之间的关联。这些发现已经为我们管理污染源、制定预防和控制政策,以及保护易感人群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参考文献:An exposome atlas of serum reveals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kTawEniEBefb79chRW_oG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