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交通集团甬金改扩建绍兴段项目,一座看似普通的试验室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质控“革命”。混凝土试块检测——这项关乎桥梁桩基、墩柱等工程结构物“筋骨”强度的基础工作,正告别传统人力时代,迈入全流程智能化的新模式。
一码定终身:试块的“身份证”创新
传统混凝土试块检测的第一步,常以人工刻字标记为起点。然而,这种“硬接触”不仅效率低下,更可能在试块表面留下伤痕,埋下影响强度判读的“健康隐患”。智慧试验室的起点,是一台由项目自行研发并且获得专利认证的喷码机。
二维码喷涂
“它采用无损喷码技术,迅速赋予每个试块一张唯一‘身份证’。”试验室工程师介绍道。不同于易被撕掉、替换的纸质二维码贴签,这种红外线喷码技术将包含结构物名称、制作时间等关键信息的二维码,直接“烙印”在试块表面。喷码瞬间生成并与浇筑信息绑定,从源头上杜绝了“张冠李戴”或事后篡改的可能,为后续环节筑牢了可信根基——一物一码,终身绑定,试块自此有了不可伪造的“身份证”。
智能管家:养护室里的“火眼金睛”
试块制作完成,便进入至关重要的养护阶段。60㎡的养护室里整齐排列几十组铁架,上百组试块有序摆放。传统模式里,试验员需每天确认养护日期记录,然后在密密麻麻的养护架上寻找到期试块,漏检、超期养护的风险如影随形。“以前我们都是拿着手电筒找,因为数量太多,每次找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有些时候还会漏掉一两个,拖到29天才压,就不符合规范了。而且之前都是人力搬运,每个试块有8千克左右,高峰期每天要来回搬运80块左右,劳动强度很大。”工程师坦言。
AGV机器人
如今,养护室外的电子大屏成了智慧“管家”。AGV搬运机器人代替试验员上岗。点击系统按键,AGV机器人便将喷码后的试块精准送入预定仓位,其位置与状态便在大屏上实时显现。今日养护到期的试块,屏幕对应位置亮起醒目的黄色;一旦超期未处理,则立即转为刺目的红色警报。系统将到期试件提示自动同步给AGV机器人,随即机器人开始行动精准抓取出库,彻底终结了人工寻找的繁琐与失误。
机器“工匠”:压力机前的绝对公正
检测的核心环节——抗压强度试验,是检验混凝土“内力”的关键步骤。传统人工操作下,试块放置位置的细微偏差都可能影响强度结果,甚至存在人为干预数据的风险。工程师回忆:“以前手动操作,试块放偏一点,强度就可能不准。更有人用铁块替代不合格试块蒙混过关。”
ABB六轴机器人
在智慧试验室的“无人力学室”内,这一切已成历史。ABB六轴机器人从连接养护室的传送带上接过试块,先扫码识别试块二维码,信息瞬间传入系统,试验软件随即启动。灵活的机械臂凭借毫米级精度将试块居中置于压力机承压板圆心,压力数值实时上传至平台并显示在大屏上,全程“不落地、不沾尘”,一组试块压毕,合格与否的判定瞬间生成,结果直传系统,彻底封死了人为造假的路径。
ABB六轴机器人
新系统运行带来的改变也是显著的。两台压力机并行运作,抗压试验效率提升超50%;检测人员由3人锐减至1人,释放的人力得以投入更复杂的试验。最重要的是,它从源头上扼住了数据造假的咽喉,让每一份混凝土“体检报告”都成为工程筋骨安全可信的“健康档案”。
“数字时代的智变带来的不仅是简单的机器换人。在甬金改扩建绍兴段,它以混凝土试块这个小切口,织就了一张覆盖身份标识、过程管控、数据采集全链条的质量管控智能网络,让质量管控更加可靠、透明、标准化。”甬金改扩建绍兴段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编辑|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