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能长成树,草会成为草,花儿五颜六色,首先是因为种子里安装好了规划蓝图,其次才是因为有了合适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不管卵生还是胎生,所有的动物从出世那一刻起,一直都携带着“*生”规划图。驱动生命的成长的力量来自生命自身的规划图。
生命的展开都是“命中注定”,为什么我们常常忽略这个事实?因为人类“万物灵长”的骄傲,也因为人类“环境决定论”的文化如今占据上风,甚至演化为一种政治正确——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通过统计学指出了遗传的影响,结果希特勒搞出优生学和种族灭绝,二战之后谁如果敢再拿遗传说事,就会被斥责为纳粹张目。
当然还有深层的原因,人类是地球上最善于学习的物种,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并不比遗传对人类的影响小。犹太人的优秀举世皆知,而犹太人之所以优秀,不是因为遗传,而是因为其独特的教育文化——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举世无匹。
先天后天哪个更重要的争论由来已久,综合来看,两者的影响基本上势均力敌。命中注定的东西有很多,发育的节奏、肤色、头发、身高、体重、性格的内向外向、反应速度、适应能力、注意力的集中和分散、对输赢胜负的在乎程度(自尊的高低强弱)等主要由遗传决定。后天环境能够决定的事情同样有很多,其中最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灌输、培养。
如果拿计算机来类比,先天因素是硬件,后天因素是操作系统和软件,硬件的差异不容忽视,但人与人之间的硬件差异远远小于计算机的硬件差异——极端情况除外,比如万人敌和病弱体,比如绝世天才和榆木脑袋,比如健康的普通人与身患各种先天疾病的人。只谈大多数的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差异。
与计算机不同的是,人的硬件不是“出厂(生)”就完成,而是在规划图的指导下根据环境影响有序地生成。规划图隐藏在基因里,而基因的表达受环境的影响,这种现象叫“选择性表达”,有关理论叫“表观遗传学”。在物质生活条件趋同或普遍达标的情况下,硬件差异将主要由先天规划图决定。
大脑该算作硬件还是软件?把大脑比作操作系统比较恰当,介于硬件与软件之间,其重要性无可替代。人的成长,归根结底是大脑的发育、发展,升级大脑的功能就是升级操作系统。美国有个叫丹尼尔·亚蒙的精神病学家主张脑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关键,脑的功能是否健全、完善决定了人是否幸福、成功。他创建亚蒙诊所并拥有全球最大的行为相关功能性脑扫描数据库(超12.5万份数据),其著作10次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而他给出的健脑方案,似乎有些老套,仍是饮食健康、运动适度、作息规律、心态积极这些内容,对于自古就有养生文化流传的中国,好像没有说什么新鲜的、值得重视的内容。如果用操作系统进行类比,健脑的作用是打补丁,修复系统漏洞,没有漏洞的操作系统,也就是故障少一些,不容易崩溃,因而存在时间长一些,其价值高低与此无关。
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执行力决定了操作系统的强弱。反应快慢的重要性次于逻辑推理能力强弱的重要性。执行力则与操作系统的整体功能密切相关(与遗传有关但可进行专项训练)。人的大脑在逻辑推理和概率计算方面薄弱,但可以通过耐心的有意识的锻炼增强。人的大脑具有强大到不可思议的可塑性,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几乎每个人都能在某些方面成为天才,之所以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人普遍缺乏耐心。耐心在孟子那里叫“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需要为衣食忧、为稻粱谋的人很难有耐心去学那些短期内没有回报的知识、技能。人与人的差距,常常是不知不觉中拉开,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受环境的熏陶、浸染,养成了不惧挑战、专注认真的习惯,有些人则养成遇到困难就逃避、遇到麻烦就发怒的习惯。
认识到耐心的重要性很容易,让自己变得有耐心,很难。尤其是在这个讲效率、效益的时代,不能及时得到积极反馈的人,刚开个头就放弃了。更过分的是,有一些人靠极端消极的言论混成了网红,很努力地策划各种“有什么用”“什么都没用”的话题,自己奋斗着,告诉其他人奋斗没用,都是资源垄断者、当权者在骗人。现实很残酷,多数努力没办法收获预期结果,但是,如果人没了精气神,没了活力和希望,就像电脑感染了病毒,没办法正常运转了。
在操作层面看,学知识的确没什么用。以实用性来讲,知识不如技能。言传身教的学习大概只能在技校、艺术类学校见到。为人处世的技能,绝大多数的人都只能从书中自学,从生活中自行去领悟。我一直渴求这样的知识和技能,求索三十多年,如今也只是略有所得。我争取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做一次系统整理,分享给有需求的人。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技能是以特定观念为基础和支撑。我们需要从观念的更新开始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