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生命3.0》一.大局观下的生命和智能

前段时间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新闻,不知你关注没有。这个探测器用20年的时间,飞行了超过60亿公里,代表人类造访了土星,漂亮地完成了一系列探测任务。

关键词是“代表”。你是否注意到,过去这几十年,美国宇航局对载人任务似乎不再热心了,大量的任务都是不载人的探测器,而这些探测器对太阳系遥远的天体进行了出色的探测。事实上,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不载人任务取得的科学成果,都比载人任务要多得多。

对太空探测来说,人,是个累赘。

其实我今天想说的不是太空探测的事儿,我想说的是后面这半句话 —— 人是个累赘。这是我读一本书的突出感受。这本书叫《生命3.0》( 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8月29日刚刚出版,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

泰格马克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你应该记住他。本身是物理学家,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做过一些漂亮的研究,而且很擅长写书!他的前一本书现在已经有中文版,叫《穿越平行宇宙》( 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 ),我们过段时间可能会说到。

这本书刚一上市,就得到了特斯拉和 Space X 的 CEO、也是著名的人工智能异议人士,伊隆·马斯克的 Twitter 推荐 ——

这又是一本说 AI (也就是“人工智能”,咱们在这个系列里干脆都说 AI,有点科学味道)的书。AI 是热门话题,我们专栏也特别爱说,而泰格马克这本书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首先,泰格马克是以物理学家的视角说 AI。其次,泰格马克的朋友圈特别厉害。当今掌握 AI 话语权的一线人物,比如 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特斯拉创人伊隆·马斯克,还有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机器学习专家吴恩达,这些人跟他是好朋友。包括霍金、戴森这些老一辈,也经常跟他互动。所以你要想知道现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对 AI 是怎么认识的,泰格马克可能是你要找的人。

而这些人,并没有多大的共识。

通过朋友圈互动,泰格马克就发现这些一线人物对 AI 的前景有很大的争议。为了搞清楚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以及这些人是否能达成一定限度的共识,他成立了一个叫“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的非营利组织,还召集了当今和 AI 相关的大牛人物,跑到波多黎各去开了个闭门会议。

泰格马克发现,现在世人对 AI 的争议,基本上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 AI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人的智能水平,乃至于超越人类。 所谓“达到人的智能水平”,是说 AI 具备了*通用*的智能,叫做“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 而不是现在会下棋的 AI,虽然下棋比人厉害,但是你给它讲个笑话它都听不懂。

比如《奇点临近》这本书的作者雷·库兹韦尔就认为 AGI 很快就能实现,所谓“奇点”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就能过上好日子。而有些人则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再过几百年也实现不了。比如吴恩达就说,“你们现在担心 AI 能有多厉害,就相当于担心火星上人口过剩的问题。”

第二是 AI 对人类来说,到底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Google 的拉里·佩奇是乐观派,他说 AI 必然是全人类的福祉所在,只有好处,你就等着将来过快乐生活吧。而伊隆·马斯克和霍金则一再提醒,AI 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威胁。

我以前对这两个问题并没有认真想过,我总觉得现在还早得很。但是读了这本书,我就觉得 AI 的确可能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泰格马克做了很多功课,把各派人物的观点都说清楚了,有点儿学术味道,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泰格马克的视角是大局观和“第一性原理”。咱们先说说他的大局观。考虑到 AI 的存在,泰格马克把“生命”分成了三类。

什么叫生命呢?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泰格马克给出的定义,只从信息的角度说 ——

生命,就是可以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的“信息”包括个体硬件复制的蓝图,以及个体行为的模式。一个生命体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它的身体,软件就是信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微生物的结构非常简单,无性繁殖,自己就能够复制自己。它的 DNA,就是它硬件的复制蓝图。它的行为模式也很简单,就好像一个计算机算法:如果当前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多,它就停留一会儿;如果这个地方营养物质少,它就换个地方。DNA 和它的这种行为算法,就是它的软件。

生命1.0 ,是说这个生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是靠演化来进行更新迭代的,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基本上除了人以外所有的生物都是如此。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标准理论。有时候你觉得动物也会一代比一代聪明一代比一代强壮,那只不过是因为自然选择。环境变了动物不会主动适应,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通过生育过程中的随机变异。条件好的有优先交配权,不行的被淘汰了,行的留下。一切功能上的改进都是听天由命,而不是主动学习的结果。

生命2.0 ,硬件升级仍然依赖自然演化,部分软件升级则可以自己设计。

这就是人类的特点,人是可以学习的。

把人类在复杂世界中所有的生存技能都遗传给下一代是不可能的,生殖细胞的存储能力根本不够。人身上的可遗传信息,把所有DNA信息加起来,大概只有1.6GB。而成年人大脑中可以存储的信息量,则是100TB(注:1TB=1024GB)。所以最理想的办法是只遗传最基本的本能,把绝大多数技能都留到后天慢慢学习。

这 100TB 的脑容量就可以让你装下很多很多东西了,学习的潜能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这个软件升级模式可以让你随机应变。也许你长大后所处的环境跟父母那一代截然不同,但是因为你可以学习,你随时能适应新环境。比如你父亲是很好的猎手,你从小具备了优秀的猎人基因 —— 城市化以后你不能打猎了, 但是你还能学别的,你可以“主动”适应环境。

正因为人是“生命2.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设计软件系统,人才是万物灵长。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像那些1.0的生物一样整天感慨遗传基因好不好,给你那么大的大脑是让你学习用的。

生命3.0 ,则是硬件和软件都可以自己设计。

你认为计算机是有生命的吗?根据前面对生命的定义,如果一个 AI 系统会自己复制自己的下一代,那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有生命的。如果这个 AI 还具有自己学习新东西的能力,而且还能升级硬件,那它就是生命3.0。

计算机升级硬件是家常便饭。内存不够大可以加内存条,CPU不够快可以换CPU。当然我们人类现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升级一下硬件,比如说装个假牙之类,但这不是决定性的升级,所以大概只能算生命2.1。

比如我就觉得我的硬件不行,我非常希望能够像计算机那样一秒钟之内就看完一本书,但我的输入设备 —— 眼睛和耳朵 —— 的带宽实在有限,我大脑的理解速度太慢。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设想了一种“神人”,能把自己和 AI 结合起来,真正给身体和大脑升级。但是泰格马克这里说的生命3.0,可不是这些神人。

泰格马克说的是干脆不带人,纯机器 AI。正如我们开头说的太空探测,人是个累赘 —— 维持一个人的生命系统非常麻烦,人的效率太低,升级余地太小。而纯机器 AI,摆脱了人的血肉的束缚,那潜力可就大多了,也容易多了。

如果将来有一天 AI 真的具备了人的全部智能,而且还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的下一代,这样一代比一代强地升级下去,将会是一个什么局面?那些3.0的生命看我们,是不是跟现在我们看那些1.0的动物一样?

生命3.0的 AI 如果出现,那将是人类最后一个发明。从此之后,发明创造可能就用不着我们了。

下一期我们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看看这种 AI 能不能出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7G177A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