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工业互联网:现实与理想差多远?

【有态度 | 有深度 | 有力度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

这是一篇旧闻,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几个关键点,在未来2-3的时间里仍将不断的被追问(工互平台服务了谁?)、被攻克(应当具备哪些能力?)、被超越(平台同质化问题)……

对于未来,这是一场足够大的竞技场,也是一场马拉松式长跑,在这场宽阔的赛道上,“谁能给别人赋能,流量就集中到哪里去”。

有没有觉得,工业互联网”在今年热度飙升,在所有与工业和信息化相关的场合,大家无一例外都在谈论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企业上云等等话题。数十家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生发出来,不管之前的行业背景是生产加工、自动化控制、信息通信、软件或是别的什么,似乎大家一夜之间都具备了平台构建、维护和运营的能力,都变成了平台厂商。

业内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迫切需求可以理解,但一夜间突然出现的众多平台厂商,难免让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要知道,业内标杆Predix的所有者GE,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后才将自己的转型目标定义为“软件”企业,可知这个转型绝非易事。

在此和大家一起分析下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出现的共性问题,同时也看看未来这个领域走向何方。

工业互联网平台渐趋同质化

从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介绍来看,技术层面主要集中在工业物联和大数据方面。工业物联是工业信息化必备的技术,但由于标准化程度低、物联对象品类繁多,这也是物联领域中难度最大的环节。

当然,随着标识、通信等技术的成熟,以及其他物联领域(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的应用实践,工业物联也必将走向成熟。

从技术层面,各类平台对于工业物联本身的研发,还都是采用“简单协议自主开发平台集成、复杂协议联合厂商个案处理”的策略,自动化厂商在这个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一些优质厂商也因此成为各大平台争相联合的对象。

从表象来看,总体方向的同质化倾向比较明显,但具体的实现方案上还是会各有特点:芯片厂商重点从标识段入手解决标识和连接,通信厂商强调海量信息传递的保障,自动化厂商广泛的适配多种工业协议,设备厂商推广自身的设备接入标准,软件厂商从软件层面解决物联接入的抽象。

总之,目前的PaaS平台对于工业物联主要还是就事论事,并没有做完整的抽象、提炼和设计,无法做为平台的公共能力提供出来,更没有形成统一的平台化标准,推广也很困难。

大数据是工业物联的因果产物,因为工业物联之后,海量数据产生,不运用大数据技术就无法承接,这类技术的引入也就成为必然。当然,被动的技术引入和主动的技术研究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技术本身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会有差异,要作为平台的能力提供给用户更加困难。

所以,从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多数聚焦的工业物联和大数据从层面来看,各家的方案都有类似,同质化趋势比较明显。

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具备什么?

工业物联和大数据固然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点和难点,但要成为一个公共平台,这还远远不够,从我们在长期的平台化应用软件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来看,一个完善的平台必须具备如下能力:

1、融合各种支持工业企业互联网化的基础技术能力,包括:云计算、移动化、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机器人、AR/VR、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联合各技术领域的合作伙伴,为企业提供完整的技术基础设施;

2、提供覆盖工业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的应用技术能力,包括:开发平台、测试平台、构造平台、发布与部署、集成平台、运维平台、运营平台、应用市场等工具与服务。

这样的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途径,需要在多年应用平台的研发经验基础上,投入数百人的团队经过三五年的开发,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通过资本运作也可行,只是,这样的收购标的非常稀缺,并非俯拾皆是,就算有优秀的平台也需要做全体系的整合,这个难度并不亚于自主研发。

由此来看,平台厂商首先就必须具备极强的软件研发和集成整合能力,能够真正称之为“平台”的应该凤毛麟角,而从能力背景来看,很多厂商基本的软件研发能力有多强都值得怀疑,相对于眼下工业互联网平台遍地而生的状况,很值得我们深思。

工业互联网平台到底服务了谁?

目前相当比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核心业务领域都集中在设备的远程监控运维服务环节,与Predix类似,当然,大家也都意识到这远远不是工业互联网的全部,设计和制造环节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业务领域应该向这些领域延伸。

但这样仍然不足够,从服务对象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所服务的是工业企业群体,这一群体的信息化诉求都应该在平台上以不同的应用服务覆盖,这至少包括两个层面:

1、企业个体

每个企业的研发制造服务过程以及由此衍生的供应链配套、财务账务、人力配备等业务需求的整体,企业是以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的,那么,他在平台上的数字化孪生也必须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局部或片段;

2、企业群体

如果只是企业个体的信息化诉求,那在现有的以ERP、PLM、MES软件包为代表的信息化体系中已经能够解决,之所以要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做信息化重构,就在于互联网提供的环境更有利于实现共享和协同,对于区域或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群体,方便的获得共享协同能力将会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企业整体的运营模式也将会有本质提升。

有了明确的服务对象,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提供的服务就变得清晰:

一方面,我们要满足企业个体全面完整的信息化诉求,从管理、经营、金融、IT等各层面将个体企业纳入平台的社会化环境中;

另一方面,平台还需要提供能够更好支持“共享协同”的社会化服务,使个体企业更好的融入社会化平台环境中,利用社会化服务创新价值增值模式。

所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短板:SaaS的缺乏

SaaS就是建立在定位为操作系统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的众多APP应用,这是一个完整的平台所必备的内容,也是直接与用户接触的界面,应用的完整度也是整个平台能力的体现。

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都处于建设期,应用的全面性无法保证,丰富度更是相差甚远。应用的丰富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厂商的自主研发能力:一方面要求平台厂商具备丰富的业务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有较强的应用开发能力;

2、异构应用的集成能力:能够将第三方产品融入自身的平台也是快速丰富平台应用的有效途径,当然,这要求平台具备强大的集成工具;

3、平台生态的开放性

在平台环境下,依靠生态体系完善应用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众多专业第三方厂商或独立开发者在平台上提供丰富的应用,可以使整个平台更加专业和活跃,当然,这对平台本身的开放性、基础服务的丰富程度、基础技术赋能和平台本身的运营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从上面的各种分析来看,我们能够感受到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但是这个时代,很多理想都会变为现实,只是需要打好坚实基础:

首先,需要建设一个具备完整的体系架构并可有效支撑应用实践的真正可用的平台;

其次,需要融合各类先进适用的技术体系和实现机制,并将这些技术转变为平台的能力提供出来;

再次,平台要具有普适性,要基于大量的客户需求抽象提炼出众多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并可提供完整覆盖工业企业“产供销人财物”各个环节的应用需求以及多工厂协同共享应用需求的能力;

最后,一定要在开放平台和开放生态的环境下,充分引入各类伙伴,快速提升平台提供的SaaS的丰富程度。

工业互联网是大家畅想的理想,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个理想终将成为现实。

(来源: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 &工业互联网研习社将持续动态关注这一进程,我们怀着期待,传递理性和建设之声,融入成为生态中的一员,陪伴在大家左右,“无问西东”。

2018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之年!

唯有沉淀,才能生长。

来吧,欢迎成为同行的一员。

与170+业界资深人士探讨工业互联网

让我们一起探索工业互联网的世界~

【研习社社友招募】

邀请您加入工业互联网研习社,采用年费制(2018年168元/年,2019年198元/年)权益如下:

1、进入[工业互联网研习社]知识星球APP,可享受一年度的精选行业资讯、独家行业观察、深度研究报告、业内合作机会点、精品PPT文档等;

2、拥有2次免费参加线下知识沙龙的付费活动;公开免费活动拥有优先参与权;

3、可与170+业界资深人士进行深度连接、交互;

4、基于认识与实践的双重迭代,共同构建独特的工业互联网认知体系。

让我们一起探索工业互联网的世界~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27A1NYJ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