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密码理论与技术丛书”又有四本新著出版

“密码理论与技术丛书”由冯登国院士主编,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密码理论与技术创新发展和进步,促进密码理论与技术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展现密码理论与技术最新创新研究成果。本丛书覆盖密码学科基础、密码理论、密码技术和密码应用等四个层面的内容,以学术著作为主,具有体系完备、论证科学、特色鲜明、学术价值高等特点,可作为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密码学、计算机、通信以及数学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成熟一本,出版一本”!“密码理论与技术丛书”近期集中推出4部新著。

属性基加密

陈洁,巩俊卿,张凯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6

ISBN 978-7-03-082695-4

本书结合作者在属性基加密领域的科研实践,介绍属性基加密的理论技术体系框架,并对属性基加密的基础概念和模型、基本构建技术、高级构建技术、扩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本书重点介绍属性基加密的基础概念和安全模型、(模糊) 身份基加密、谓词编码和双系统技术、基于格的构建技术、通用转换和组合技术,以及各类安全性扩展、功能性扩展、应用性扩展,从不同角度对属性基加密的构造方法和证明技术进行阐述,有助于感兴趣的读者较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密码学、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密码学、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类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公钥加密的设计方法

陈宇,秦宝东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6

ISBN 978-7-03-082797-5

本书聚焦现代密码学核心——公钥加密,以可证明安全为经纬,系统阐释公钥加密方案的设计原理与构造范式,深度解析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设计与证明细节。全书结构清晰、内容自洽:首先回顾公钥加密的发展历程;进而介绍必要的准备知识,在审视经典方案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基于各类密码组件的通用设计方法;随后分别从安全性增强与功能性扩展两个维度展示公钥加密的重要成果和前沿进展;最后简介标准化与工程实践,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经典成果与现代理论的交织,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完整的公钥加密领域全景图。

本书适用于密码学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及工程实践者阅读。对于初学者,由浅入深的编排和丰富讨论有助于其快速掌握可证明安全技术及抽象思维;对于进阶研究者,高级密码组件和前沿进展的探讨可为其提供深入研究的灵感与工具;对于密码工程师,标准化方案评析和开源实现指南更是应用公钥加密的重要参考。无论夯实基础还是探索前沿,本书皆开卷有益。

分组密码迭代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孙兵,李超,刘国强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6

ISBN 978-7-03- 082611-4

本书详细介绍了迭代密码结构的科学内涵,以及研究其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密码结构的解析定义,典型密码结构、典型密码算法以及典型密码分析方法的介绍,特征矩阵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SPN 结构的设计与可证明安全研究,以及Feistel类结构的设计与可证明安全等。

本书可作为密码学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密码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基于杂凑函数的抗量子计算攻击数字签名

孙思维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6

ISBN 978-7-03-082749-4

随着量子计算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向抗量子攻击密码算法迁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由于其可靠的安全性,较好的签名与验签性能,基于杂凑函数的数字签名是最先成为国际标准的一类抗量子攻击密码算法,它非常适合在软件、固件更新、操作系统安全启动、根CA 及运营CA 数字证书签名等场景中进行应用。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基于杂凑函数的有状态及无状态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安全强度评估方法及主要国际标准。同时,为了便于初学者阅读,本书为相关内容匹配了大量图示并对典型杂凑函数及其通用攻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本书可供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密码学、计算机通信、数学等专业的科研人员、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考,也可供从事密码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冯登国院士主编“密码理论与技术丛书”再添新著,喜迎密码学盛会

冯登国院士:希望“密码理论与技术丛书”的每一本都能成为经典范本

(本文编辑:刘四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OWmfDQugS0j_wcZpvqqlZ1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