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南海试验突破4140米!中国深海ROV技术再上新台阶

中国在深海探测领域再进一步——新研发的遥控潜水器(ROV)“海琴”成功完成首次试验。

8月23日在南海进行的测试证实,该系统可支持未来在6000米(19685英尺)深度开展任务。这一成果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海洋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研究人员计划将其应用于长期深海科学项目与探索。

首次试验下潜超4140米

“海琴”ROV设计用于6000米深海研究。在首次海试中,该潜水器完成多次下潜,最深达4140米(13582英尺),测试了其在真实海洋环境中的性能、技术参数、稳定性及可靠性。

“海琴”配备高清摄像头、机械臂、声呐系统和传感器,在导航定位方面表现优异,并展示了自动航向控制与精准悬停能力——这些均为复杂多变深海环境作业的关键技术。

“试验前,该ROV已在陆基测试环境中通过6000米压力测试。此次海试是验证过程。”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探测技术总工程师、任务负责人崔云路解释道。他补充,根据国际惯例,6000米级ROV若通过4000米(13123英尺)海试,通常即被认定具备全深度作业能力。

聚焦科学探索使命

“海琴”系统由“中山大学”号科考训练船搭载执行此次任务。该潜水器重3.6吨,设计用途广泛,可定位并观测海底目标,采集生物标本、沉积物等样本。

其功能不止于短期探测:“海琴”旨在执行长期深海任务,如生物多样性调查、海洋生态系统研究、新物种发现,以及极端环境生物基因物质获取等。

本次科考于8月13日从广东珠海启航,计划为期25天,由中山大学研究团队主导,目标是深化对南海的科学认知。航行期间,“海琴”已采集海底生物样本和沉积物,并转运至配套科考船进行深入研究,凸显了该系统在海洋科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与“海斗一号”协同作业

此次 expedition 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是“海琴”与另一先进装备“海斗一号”的联合操作。“海斗一号”是一款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ARV),可在海洋最深处作业。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单艘科考船同时部署两台不同类型无人潜水器。研究团队表示,协同作业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与范围。

“海斗一号”将负责多学科海底采样及其他深海科学目标,包括海洋气象系统无人观测、地质过程探测、深海生物生态学研究,以及最深达30米(98英尺)的海底岩芯取样任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pSWnmhTZoFUEIfBKByW0vi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