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9月4日至5日,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大使、国际组织负责人、航天机构代表、科研院所专家等共计400余人参加。会议以“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利用”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深空探测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小行星探测、防御及地外资源开发利用国际前沿问题,寻求共识,为全人类的小行星探索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开幕式上,深空探测实验室与7个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新国际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国际深空探测学会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为新会员颁发单位会员证书。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作题为《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防御》的大会主旨报告。
2024年,联合国宣布2029年为“认识小行星和行星防御国际年”,小行星既是揭示太阳系奥秘的关键,也暗藏威胁地球安全的风险,更蕴含着支持人类未来发展的资源。与会各方一致认为,小行星探测、防御与资源利用相比其他航天工程,具有体系构成复杂、技术挑战大、国际合作需求迫切等特点。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应在小行星监测预警、在轨处置与灾害救援等方面协同攻坚,秉持空间普惠的原则,倡导共享共建的理念,推动小行星探测活动长期可持续开展、惠及全人类。
大皖新闻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本次会议同时也是国际深空探测学会首次学术年会。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是深空探测领域首个国际科技组织,目前,学会已吸纳50个单位会员、300余位个人会员,正在持续吸纳全球智慧与力量,致力促进深空探测科技进步与学术繁荣,为在外空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实习生 冯新竹
编辑 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