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所知,很多固体物质都可以被高温熔化成液体,只要温度足够高,甚至连岩石也可以熔化。那么问题就来了,木头能被高温熔化成液体吗?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对一块木头进行持续加热,那么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木头就会燃烧起来,最终只会留下一堆灰烬,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木头熔化成液体也就无从谈起了。
既然如此,那把木头放在真空里行不行呢(毕竟在真空里没有氧气,木头是不可能燃烧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需要知道的是,熔化本质上是一种物理相变,在微观层面,固态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力被固定在晶格或特定位置上振动。
而加热过程提供了能量,使这些微观粒子的振动持续加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微观粒子获得的能量就足以克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能够自由移动和滑动,于是在宏观层面上,固态物质就转变成了液体。
在这个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并未发生改变,比如说固态的冰熔化成液态的水之后,其微观构成单元依然是水分子,而如果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液态的水又会重新凝固成固态的冰。
也就是说,如果木头真的能被高温熔化成液体,那其形成的液体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可以重新凝固成木头。然而即使是把木头放在真空里加热,这样的情况也不会发生。为什么呢?答案就在木头的微观结构里。
简单来讲,木头主要由纤维素 (Cellulose)、半纤维素 (Hemicellulose)和木质素 (Lignin)构成,所以想要让木头熔化成液体,就应该在不破坏分子结构的前提下将它们分开。
然而这些成分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力交织缠绕,赋予了木头硬度和韧性,而想要将它们分开,就需要很多的能量,或者说将其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微观上来讲,温度可以认为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当然了,只要我们愿意,这种温度应该是可以达到的,但问题是,所谓的高分子化合物,说白了就是一大堆的小分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而这些小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其实比把木头内部三种高分子化合物维系在一起的作用力要弱得多。
这就意味着,早在温度上升到足以让木头内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开之前,这些高分子化合物自身的结构就会断裂,进而变成一大堆的小分子,这样的现象就被称为“热解”。
重要的是,“热解”是不需要氧气参与的,它纯粹是高温导致物质内部化学键断裂的过程,所以就算把木头放在真空里加热,也不能阻止“热解”的发生。
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木头会因为“热解”而产生大量的小分子物质(如水蒸气、氢气、甲烷、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等),除此之外,还会产生大量的木炭(主要由碳元素构成),显而易见的是,就算把温度降低,它们也不会重新凝固成木头。
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木头不可能被高温熔化成液体,即使把木头放在真空里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