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地区地处低纬高原,横断山系,江河纵横,山林交错,生长于热带气候下的高温炎热、雨量充沛地带的茶树,保留着大叶种乔木型特征。现在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生长着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野生大乔木茶树。
随着人类的迁徙、自然的进化,茶树被带到中国的东部、北部相对干燥少雨的地区,温带气候下气温较低、相对干燥地区的茶树为更好地保存自然界得之不易的水分,茶树的叶片则逐渐将其叶片缩小,由大如手掌的大叶种进化成中叶种,甚至小如瓜子的小叶种,以减少叶片水分的挥发,进化为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以更好地储存仅有的水分,适应在艰难环境下生存。同时寒冷干燥地区的茶树将叶面表皮含有叶绿体的栅栏组织进化为双层,如此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茶树由最开始的乔木演变为小乔木,又因为部分地理环境的变迁成灌木,茶树的叶片也开始距离地面越来越近,茶树茶叶是如何演变的无人知晓,这样的变化无非是为了适应自然界的法则,更好地生存繁衍。无论茶树如何进化,茶树始终保持着喜温好湿,偏爱酸性土壤,大概因它们的先辈千万年来生长于云贵川等地雨雾缭绕的山区,沐浴着漫射的阳光,植根于酸性土壤中的基因记忆。
如今,茶树已有近千种品种,有高大挺拔、高达几十米的大乔木,也有低矮近地、高不及三尺的矮生灌木;有仿佛手掌般大、长达尺余的大叶种,也有小如瓜子,长仅寸许的小叶种。
起源于云贵高原的茶树,并不安于在发源地默默地生长,它们将种子沿着怒江、澜沧江、长江、珠江、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钦敦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各大水域顺流而下,传播到中国境内乃至东南亚国家原始丛林中的各个角落。早在现代人类到达云南之前,野生茶树早已隐秘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群山万壑之中,静静地守望着中华民族先辈的到来。”
/小彭/“嗯!你这样说我就有概念了,原来最初中国的西南部云贵川有大叶种乔木茶树,后来茶树茶籽不论是人类驯化茶树还是随着江河动物被带到中国的东部、北部相对干燥少雨的地区,因为缺水等地理环境问题,为了生存发展演变成了小乔木与灌木,我还以为从茶树天生就有三个种类呢,叶片也是自古就五花八门呢。”
“茶树由水所孕育,茶叶的生长、繁衍都离不开水的参与,就连茶叶的制作到冲泡也与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制茶工艺流程中,自茶树的鲜叶采摘,从一芽一叶高达75%的含水量,到经历萎凋、摇青、干燥、烘焙等工艺,制作的全部过程实则就是一片鲜叶到干叶的演变,是去除茶叶水分的过程。但无论在制茶过程中茶叶如何脱水干燥,制成的成品茶仍保留4%~6%的水分。
这些仅存的水分子深藏于茶的叶脉之中,驱动着制成的成品茶在陈放过程中不断地熟化,平衡,转化,完善其品质风味。在褪去青涩的同时,酝酿出岁月的木香、陈香,也就是茶友们所说的“越陈越香”。待到茶叶投入盖碗,注入沸水,叶片在容器中与水再次充分结合后舒展开紧结卷曲的身姿时,正是其绽放自己最美好风味的时刻。”
/小彭/“你说的这个我知道,现在不少茶书都有讲鲜叶里面有75%的水与25%干物质,干物质又称为内含物质里面有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一般干茶6%水份,普洱茶10%水份,不同工艺形成不同香气滋味。”
“确实如此,茶树鲜叶拥有80余种香气物质,制成的绿茶中约有260种芳香类物质,红茶中约有400多种芳香类物质,乌龙茶中约有500多种香气类物质。从鲜叶淡淡的清香,到茶叶冲泡时满屋的兰花香、柑橘香、玫瑰香、荔枝香……制茶师对茶叶的加工工艺把握以及茶艺师对茶叶的冲泡过程本身就是堪称一场人类对香的朝圣,对大自然的礼赞。
香叶醇、芳樟醇、橙花醇、紫罗酮……在一双双巧手下演变成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每一位饮茶者陶醉于此。抿一口或悠悠兰花香、或浓郁玫瑰香的茶汤,仿佛能瞬间解开紧锁一天的眉头,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小彭/“是啊,我就是被茶汤的花香甘甜吸引,喝后神清气爽。就是不知道茶里面还有这么多香,有时他们说兰花香、蜜糖香,我都不太能体会出来,但老白茶的枣香确实能明显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