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一)

拙文首次发表于“系统科学学报2016,4”,“修订版”融入笔者两年来的思考。

摘要:

放在宇宙大爆炸至今137亿年的历史尺度中,放在数万年技术发展趋势看,人类必将突破自己的“界”。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己的自觉行动,不自觉地“践行”了自然界演化的规律。可以由心与脑、形式与质料、个体与互联网大脑,中心与去中心,以及舞台与演员等方面大致描述“奇点人”的轮廓。奇点人或将开启新一轮进化与退化的循环,人类唯有参与其间,才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循环。

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目前,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不仅在科技界,而且扩展到整个社会。争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其一,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过人;其二,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其三,人工智能发展的途径。

大历史观由黄仁宇先生首先提出,主要用于讨论人类历史上的事件、过程与人物;近日,刘钝等研究者将大历史观扩展到自远古及今的科学技术史和人类史,进而探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的事件,将研究对象置于久远的地质年代、银河系演化的几十亿年,乃至由宇宙大爆炸至今的137亿年这样的历史尺度之中。

本文试图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审视人工智能。

本文分为三部分。首先,以大历史观看,人类必将突破自己的“界”,“奇点人”呼之欲出;第二部分是对奇点人的“素描”;最后预测奇点人与人的关系。

1

人类必将突破自己的“界”

放在宇宙大爆炸至今137亿年的历史尺度中看,人类必将突破自己的“界”。

Nature,在英语中同时指自然和自然界;在中文语境里,人们通常也混用自然和自然界两个词。然而自然与自然界的含义有所不同。自然,“然”是过程,如“偶然”、“必然”、“虽然”等等,“自”然,则是自己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汉语之妙。自然界,所谓“界”,就在时间上确定下来,指的是此时此刻所展现的自然;而自然,实际上是一连串前后相继的自然界。例如,一百亿年前的自然界就不同于现在的自然界。自然不断突破此刻的“界”,演化出新的自然界。自然界的演化主要有两种方式,螺旋式推进,以及具有某种周期性的发散与收敛。

1

螺旋式推进

按现有理论,自然界的演化始于137亿年前奇点的大爆炸,在10-44秒之前的瞬间,自然与自然界合一,合于奇点。在宇宙大爆炸后的100多亿年中,开始了由一个接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循环所构成的螺旋式演化。在温度的下降中先生成夸克、电子,夸克复合生成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生成几种最简单的核素,温度继续下降,核与电子生成周期表中最前面的氢、氦等元素,成为宇宙弥漫物质,这是第一个循环。随后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生成直到铀的其他元素,恒星走向自身的归宿,白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朝着奇点回归。在太阳系的演化过程中生成了地球,地球上开始了新的循环,由氨基酸与核苷酸开启生命和生物进化。在生物进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主体意识和认识能力的人类。生命会死亡,物种会灭绝,地球会毁灭,如此等等。每一个循环都不是封闭的圆圈,在循环的最高处,部分物质成为下一个循环的起点,大部分物质退化回到循环的起点。在上述过程中,自然界一次次突破自身的“界”,从未停止演化的脚步(见图一)。螺旋式演化并不是只有一个箭头在前方旋进,高级循环产生,低级循环并不消失,而是在继续的循环中支撑并推进高级循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态,从物质到精神维系着人类社会和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而推进其继续演化。

图一 自然界螺旋式推进的演化过程

图二 图一的简化

图二是图一的简化,自然界经过一系列的螺旋式演化后生成人类。

古希腊哲学家在两千多年前已注意到事物的循环运动。“凡是现存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新的”(毕达哥拉斯)。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就是这样循环地、螺旋式地向前推进。

2

收敛与发散

自然界演化的另一种方式是发散与收敛。

图三 收敛与发散

原初的宇宙大爆炸,由奇点开始发散,形成夸克、电子等各种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经一系列复合生成两种最简单的元素氢和氦,这是收敛。

由氢和氦形成的第一代星云收缩形成恒星,恒星经一系列核反应和最后的超新星爆发,生成包括铀在内的一系列核素,这是发散。在地球上,各种元素之间发生纷繁的化学反应,在越来越多的化合物中由氨基酸与核酸等生成最原始的生命,这是收敛。现在所有的生物几乎使用同样一套密码,意味着所有生物起源自单一的共同祖先。

最原始的生命由进化树进化出千姿百态的生物,这是发散;直至在东非出现人类的祖先,这是收敛。发散-收敛的规律在人类社会依然适用。

自从人类的祖先走出东非,走向世界,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在适应中形成不可通约的各民族的图腾和传统文化,以及各异的工具和技艺,乃至各种“特色”,这是发散;随着科学技术、现代性和市场经济在全世界的扩散和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渐次接受非嵌入编码知识;同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技术走向标准化、大批量、可替代,这是收敛。

此后,随着一连串的“后”,在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基础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QQ群和微信群如雨后春笋,以及高技术的个性化,开始了新的发散。

收敛,并非将原有的一切都收拢起来,而是在发散的基础上,新的生长点从中脱颖而出。

发散,并非杂乱无章各行其是,而是在历史上拥有共同的起点,逻辑上具备相同的基础,彼此间因具有在相应水平上的同一个标准而兼容。

有趣的是,这样的发散与收敛十分类似于阿法狗的“围棋计算图”,在大量的可能性中筛选出较有价值者亦即收敛,在此基础上再探讨多种可能性亦即发散,从中再筛选出有价值的应手,收敛与发散往复进行。

螺旋式演化,以及收敛与发散,是自然界作为整体的规律,是大历史观视野下137亿年自然史的规律。在更大的历史尺度,有人认为宇宙整体处于膨胀与收缩的周期循环之中,周期是840亿年。《三体》的最后部分描绘了这一景象。自然界的演化没有终点。

总以为人类是天之骄子,是自然界演化“异化”的产物,可以反过来认识与改造作为“对象”存在的自然界;虽然如此,人类依然不是自然界演化的终点,自然界的演化必然会突破自身的界限。自然界当下的界限就是人,自然界的演化必将突破人的界限。

当下,人类社会正在走向自身所在循环的顶点,新的循环和新的收敛正在孕育之中,其意义超越有人类之后的所有收敛,堪比人类诞生,甚至如同面临一个新的奇点——这是库兹韦尔称“奇点人”的缘由,“2046”(是一个象征,未必就是这一年)就在眼前。

3

技术之树 集成

人类诞生后基本上停止了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而是开始了全新的通过科技推进的演化进程。技术的发展一步步由低级运动到高级运动,由钟表、热机和电机(基本物理运动),经19世纪的炸药和化纤,也就是化学运动,发展到20世纪末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由无机界、有机界而精神,一步步踏进人的领地。会聚技术全面进入自然界演化的最高级物质形态人脑和最高级的意识运动领域。机器人沿着程序化由易到难的道路推进,渐次将人的逻辑思维机器化,进而将原以为的非逻辑思维(直觉、悟性)逻辑化,一步步解析悟性、顿悟之类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过程,化神奇为常理。

图四 技术发展趋势

时间走到了21世纪。经过数十万年特别是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以来数百年的发展,人类已经走到了一个超越以往所有标志(包括登月)的新的关节点,一如自然界在基本物理运动等的基础上有了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意识运动,人类即将凭籍科学技术的发展突破自己的“界”,在意识运动之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的运动方式。2016年的围棋大赛就是这一突破的标志。由上图还可以看到,由较低的运动形式到较高的运动形式,每上升一个台阶所花的时间越来越短。

技术发展的另一个视角是“科技黑箱”[1],电脑、手机之类都是科技黑箱。科技黑箱中集成了包括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使用者不必学习这些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就可以得到预期的结果。科技黑箱免除了人类社会的“知识积累性壁垒”,越过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漫长历史,一步登上人类知识的顶峰,继续从事创造。随着纳米科技、植入芯片、基因编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科技黑箱将把人类的知识一网打尽,进而把人自己也“集成于”其中。

更重大的进展是互联网,进而物联网。物联网的宏大志向是将万事万物一网打尽,包括所有的科技黑箱,以及包括人。

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与人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自从人类开始使用工具、改造工具(此处不讨论动物使用工具的情况),人类就开始了“体外进化”,这就是技术的“器官延长说”。然而数百年来,这些“器官”与适应人的需求相去甚远。在技术只是机器的时代,人只能俯就机器,因而人也就成了机器,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对此有生动形象的表演。随着技术的步步提升,随着生物工程、人工智能和会聚技术等的发展,技术与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二者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人机界面友好。

人在与技术的关系中成长,多少年来一直具有这样的心理优势:人创造技术,支配技术。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之中,技术正在并已经具有自己发展的机制,并且沿着与人的进化有所不同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继续我行我素,按数千年来对待技术的方式对待人工智能,文武几笑言,那就无异于“临江之麋”。

一方面科技黑箱把人集成于其中,物联网把人包容于其中;另一方面技术内置于人,合起来就是四个字:人机合一。什么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步?自然界自宇宙大爆炸一路走来,不断突破自己的“界”,进化到人。而今,技术行将突破人类的界,孕育“奇点人”。

在人类发散至各具个性的几十亿个人,“机”发散到数不胜数的技术产品之时,人类将突破自己的“界”,诞生——收敛到眼下尚未知其形态的“奇点人”。

现年30到40岁以下的人类,将有可能见证并参与这一进程,无论是积极主动,还是被动抗拒。三体人是科幻,而奇点人正在现实中向我们走来。《人类简史》的作者预言,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或者一百年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非有机生物体的出现。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以自己的自觉行动,不自觉地“践行”了自然界演化的规律。多少年来,人类以为自己在上帝之下,万物之上,可以揭示万物之理,拥有“自由意志”,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今终于如梦初醒,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每一条规律,技术所攀登的每一个台阶,原来都被包含在更大的规律和更高的台阶之中。规律永远在意志之上,意志在不自觉地履行着规律。“人类是宇宙的子集,人类的本性就是宇宙的本质”,这是网友的精彩评论。

亚里斯多德在两千余年前认识到[2],自然和人类的技艺一样,是“被引向一个目标的思想”,是无可商量也无可选择的“天道”,是为了一个“未来的然而在存在的次序上却是在先的善所吸引的有目的的存在”。对于一切“由于自然”而存在的万物来说,并不需要“外在的”原因。

或许,这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老子的“道”。绝对精神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所展开的相互作用而得以实现。创造技术的力量是一种“原力”[3]。人类的头脑和智慧帮助其进一步发展,人类只是技术发展进化中的一个工具。“人是一根绳索,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一根悬于深渊之上的绳索。”(尼采)

人类,从人猿相揖别之日起,所迈出的每一步最终都是在否定自己。这就是所谓“向死而生”的终极含义,向死而生,通常说的是个体,现在轮到作为整体的“类”。

① 图中的标题有误,宇宙弥漫物质中的HZ应为H2,“地球”下方的Fc应为Fe

[1] 吕乃基,论科技黑箱,自然辩证法研究[J] 2001,12

[2] 罗斑,希腊精神与科学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327

[3] 凯文凯利,http://m.chinavalue.net/Biz/Article/2013-11-24/202822.html

未完待续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09G055O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