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医联体建设基础——区域健康档案卫生信息化平台!

近年来,各地的医联体建设如火如荼,大医院和小医院“手拉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百姓看病就医。所谓医联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联合体。

事实上,医联体不是医院谋生的一种手段,而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是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医联体重在“联心”,而非仅仅“联体”。如果患者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医联体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凡是以抢病人、占地盘为目标的医联体,或者不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把病人留在基层为目标的医联体,又或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组建的医联体,都不可持续。

医联体的目标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使患者在医联体内部合理流动,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医联体应紧紧围绕患者的医疗需求,构建上下贯通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连续性的服务。一个高效的医联体,应该建立在医疗信息高度共享、医疗流程无缝对接、医保基金全力支持的基础之上,才能既“联体”又“联心”。因此,区域医联体的建设需要建立一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行心区域健康档案卫生信息平台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是整个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流程整合与协作,资源管理和配置,业务监督与考核的支撑平台,是构建整个区域居民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乃至全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推动和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撑平台。

平台应用架构图

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在目前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医疗卫生信息集成应用开发以及日常运营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建设电子健康信息数据中心,制定统一的标准,有效整合各个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从而实现市民在各医疗机构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中心之间,社区中心与社区中心之间)诊疗资料全面共享和交换,包括电子处方,电子申请单,电子报告,电子医疗文书等等;实现双向转诊和双向服务,形成区域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EHR数据库,采集、提炼各种医疗卫生管理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等手段,辅助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在此基础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开展一站式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等等。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技术上实现各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跨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并实现跨医疗机构的预约与转诊,基本病历资料的信息共享和医生处方、检验结果的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交互性运营。整个平台系统的总体框架规划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主要包括区域卫生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电子健康档案EHR管理系统,公共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各种基础业务信息系统等几大部分。整个平台建立在各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基础业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标准化接口群完成各系统之间的健康档案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整个区域的个人健康数据整合和业务整合,每一个业务系统在整个规划中既是一个数据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数据服务的消费者。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各个系统向整个区域内的卫生业务系统提供自身的业务数据,也可以发出数据请求消息,由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找到能提供这个请求的最佳服务对象,并把请求结果准确的返回给请求者。在此基础上形成卫生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EHR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等,通过应用门户使整个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入口进行使用和管理。同时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还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外部其他信息系统的健康个人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13A0JXD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