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算力即黄金!英伟达冲上 4 万亿,清华系清微智能凭 “新 GPU” 破局,国产算力迎自主时刻?

下一个新能源时刻什么时候到来?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但在科技领域,英伟达今年的市值像坐火箭一样,率先冲上4万亿美元,把苹果微软都甩在身后,中国的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股王”茅台,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AI时代的黄金,就是算力!全世界的热情和钞票,正像潮水一样涌向算力这个核心。

这期瓴麟科技带你了解一下它们靠什么快速崛起?以及未来10年,还会有新的公司冒出来,挑战英伟达这样的巨头吗?

在正式聊这个技术崛起之前,得先科普一家中国的公司。它源自清华大学,有将近20年的技术积累,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把数据流可重构芯片技术真正实现了工程化、量产落地了。它和后来谷歌搞的TPU,在架构理念上英雄所见略同。这家公司,就是清微智能。

清微的创始人王博有个很形象的总结。他说,芯片架构的发展,大概是20年一迭代。

王博曾经解释道,“六七十年代是CPU的天下,那时候主要满足基本的办公处理需求。到了80年代,通信发展起来,大家发现CPU算力跟不上了,于是FPGA出来了,专门处理通信协议。再到2000年左右,又过了20年,图形、游戏、电影这些需求大爆发,一开始也用FPGA顶,但太慢了,这时候GPU就顺势崛起了。”

按照这个节奏,2020年前后,正好又到了一个20年的临界点。果然,全球冒出了一批新的芯片公司。但和海外不同,中国很多芯片公司选择当英伟达的“学徒”。而清微智能从成立第一天,就下定决心要走一条自己创新的路。

在这一点上,创始人王博想得非常透彻:“沿着人家传统GPU的技术路线走,他们的投入太大了,技术更新又快,我们根本跟不上。特别是当我们在工艺、材料上受限之后,就更难了。所以,我们讲要高效率,就要换道超车!就像我们现在不执着于搞燃油车了,我们去搞电动车,搞三电系统、搞智能驾驶,实现超越。”

王博的公司要做就是可重构数据流芯片,他的目标很明确,性价比要比传统GPU显著提升,而且不那么依赖那些被“卡脖子”的先进存储和芯片制程。他要从最底层的原理上,突破传统GPU架构的瓶颈。正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创新,很多人更愿意把数据流芯片叫做“新算力”或者“新GPU”,国际半导体行业路线图甚至将它誉为新一代芯片架构。就像计算机图灵奖得主帕特森教授说的:“我们正进入计算架构的另一个黄金时代。”

清微智能,无疑是想做这个黄金时代的弄潮儿。它的首款新算力芯片TX 81,推出仅仅半年,就已经在全国多个地方的千卡智算中心落地,累计订单超过了2万枚。

但走一条全新的路,困难和风险可想而知。没有成熟的方案可以照搬,几乎每一行代码都要从头写。早期公司最怕的流片失败,一旦发生,可能就直接关门大吉。但如果你做好了,是能改变科技史的。

现在看来,王博这次可能真的押对了方向。不仅市场给出了积极回应,更振奋人心的信号来自技术生态圈,新版深度学习框架Deepseek3.1宣布支持包括清微在内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这些迹象表明,数据流技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这可能是我们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算力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信号。

未来十年,AI芯片领域将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在这个时代中,中国算力企业可能不再执着于跟随传统GPU的技术路线,而是像清微智能一样,通过架构创新实现“换道超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PCBvcVNKjQPVYxvJWbZOu8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