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一个从业七年的资深电路工程师
当AI开始设计电路原理图,电路工程师的价值正被重新定义。
上周,一个做算法的朋友给我演示了用大模型生成电路原理图的过程。那个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轮廓——当AI开始理解硬件设计,我们这些靠经验在竞争中胜出的工程师,出路在哪里?
这种焦虑在我参与一个智能台灯项目时达到了顶峰。团队花了三天时间完成的初版设计,在评审时被指出成本超标30%。更无奈的是,这个成本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某个电容选型时,最新的价格波动信息就在供应商网站上,但我们谁都没来得及关注。
AI用什么征服了我?
带着强烈的不安和对新技术的好奇,我打开了朋友推荐的AI交互页面,打算亲身体验一下。
我输入了那个让我头疼的需求:“设计一款带调光功能的智能台灯,BOM成本控制在20元以内。”接下来的90分钟,我见证了什么是“多智能体协作”的力量。
系统首先启动的是市场洞察智能体,它快速分析了市面上主流台灯的技术方案和成本结构。然后功能定义智能体根据分析结果,输出了详细的功能规格书。最让我惊讶的是元器件选型智能体,它不仅考虑了性能参数,还实时对接了供应链数据,自动过滤了价格波动大和供货不稳的器件。
这些智能体并行工作,又通过一个中央调度系统保持协同。当市场洞察发现某个芯片即将涨价时,这个信息会实时同步给选型智能体;当功能定义确定需要PWM(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时,拓扑设计智能体会和电路原理图智能体协作,自动生成相应的电路原理图。
整个过程就像有一个隐形的项目经理,在指挥着五个专业团队协同作战。
整个运行过程非常丝滑,每个智能体集群都并行推进又彼此感知,并根据给出的任务限制条件动态调整选型结果。我不禁感叹:这种“描述即设计”的模式要是普及了,那硬件设计一定会从高门槛的专业技能转变为普惠的创新工具!
体验结束后,我了解到这个名为JetPave的平台是捷配在9月23日全球首发的AI原生的端到端硬件创新平台。我体验的感受是,它不是又一个“AI画图工具”,而是一个懂业务的智能制造平台。传统的EDA工具解决的是“怎么画”,JetPave解决的是“画什么”和“为什么这样画”。它将DRC、DFM等制造规则前置到设计起点,从源头上杜绝了“设计完美却无法量产”的行业痛点。
JetPave的五大智能体集群协同作业网络,实质上是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全栈专家团队”,支撑这个团队高效运行的,是捷配十年行业经验积淀的大量数据。捷配独特的“1+N”(自营工厂+协同工厂)模式和拥有链接超200家工厂的PCB协同制造平台,为JetPave提供了包括市场供需现状、供应链实时数据、元器件实时价格等关键信息,还有基于海量元器件制造数据的40亿节点的元器件知识图谱。这些都成为JetPave输出高质量结果的关键“军师”。而捷配完善的工程中台自动化、质量控制体系、制造网络等工程系统,为JetPave多智能体集群边执行边验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让我信服的是,JetPave的研发团队深刻理解电路工程师的痛点。将DRC、DFM环节前置,从根本上杜绝了“设计完美却无法量产”的行业痼疾,给出真正可售卖、可制造、可交付、成本优化的方案,极大降低了创新门槛与试错成本。如果说“描述即设计”是人力的解放,那么,“设计即可制造”则真正意义推动了创意到实物的闭环。
如果你是像我一样的工程师,就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用上AI的我,已不再是我
硬件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非标流程,通常需要具备资深行业经验的电路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不同专业岗位的人协同推进,搭建这样一个专业团队往往耗资巨大。我亲眼所见,很多小型创业团队和硬件爱好者被这背后的高门槛和成本负担压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新的创新力量的加入,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
如今,AI不仅能够完成需要多个不同专业工种协同的复杂设计,也削弱了对个体工程师经验的严重依赖。以JetPave来说,它将不同流程融合提炼,做到非标流程的极致压缩,使创意落地时间更短,成本更可控,从而降低每个硬件研发的周期和成本。
这种对整个作业流程的重构,已经超越了帮助某个从业者提质增效的层面,而是更广泛地影响整个产业链,每个人都能因此拓展能力的边界,具备更全局的视野。现在,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不再是孤独地面对数以千计的元器件参数,而是与AI协同工作,它能随时补位任何角色,工作幸福感爆棚!
对产业规律的深刻理解,使JetPave不同于纯技术驱动的AI产品,而是技术与产业洞察的深度融合。由数据规模和动态的产业生态构建的深厚护城河,是JetPave能够击中我的关键所在。它让硬件设计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市场、供应链深度绑定。JetPave不只是在重新定义硬件设计,而是在重新定义谁能成为创新者。
AI时代,我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是电路工程师,同时也是结构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甚至市场调研员和采购决策者。在JetPave的加持下,我的角色从一个人变成了一支团队,而且团队的每个“人”都具备资深的专业背景和实力!从我的经历不难看出,AI正加速重构行业生态和产业价值链,谁抓住了AI,谁就抓住了破局的关键,谁就是下一程的领航者。所以还等什么呢?跟我一起迎接AI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极致提升和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