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政治哲学视角下的人工智能

本文转自“陆家嘴读书会”

自AlphaGo先后战胜人类棋手李世石与柯洁,在强大的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新一轮的人工智能热潮已经从科技与经济圈扩散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这些信息虽不免夹杂商业宣传和炒作跟风的因素,却也提醒着我们应该对人工智能有更多自主性的思考。

柯洁被AlphaGo战胜

在库克和马斯克等业界领袖针锋相对的观点之外,如何从新的视角看待人工智能,它又怎样启发我们对自身的反思,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8月24日晚的陆家嘴读书会,《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欧陆政治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冠军为我们分享了他的观点与思考。

吴冠军教授

01

拐点:向前与向后

当下对人工智能的讨论有两个大的脉络。第一是威胁论,即一种对人工智能发生异化的恐惧。当人类不再能够理解或阻止人工智能的行为时,它可能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甚至支配人类。第二种则是技术论,即把人工智能看作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一次技术革新,关注并思考怎样使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并减小其负面影响。

这两种思考模式表现出的都是人类对未来的某种忧虑或期望。从政治哲学的思考角度出发,吴老师认为人工智能扮演了这样一种力量:它将我们拉到了一个拐点上,人类自身相对于我们的创造物——人工智能——来说,正在变得弱势甚至次要。人类作为主宰的自我期许被动摇,这为反思创造了可能性。

对于人类未来,人工智能存在不同的可能性

在这个拐点上,人类除了思考面向未来应该如何做,还应该回过头思考人类作为地球主宰者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的文明史考察

在过去十多年中,“人类纪”成为一个多学科共同讨论的概念甚至讨论基础,它指的是人类成为影响这个星球面貌变化的最大因素的时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将“人类纪”作为一个出发点,当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可能在未来出现时,我们就必须反思我们自己是如何发展到目前的状态的。

02

人是政治的动物

“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论述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人是一种动物,却又不止于此,否则它就仅仅是食物链上的普通一环。人是拥有政治能力的动物。政治,简单来说,就是营造共同生活的能力。人类营造共同生活的能力使我们拥有了远超自身生理限制的力量,这与动物的群居有质的差异。而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政治能力的不断下降。从国与国到人与人之间都变得愈发敌对和孤立。我们需要最先反思的是:为什么当我们把人类的强大视为理所当然的时候,却开始放弃人类之所以强大的优势?

第二,人类提升自身在诸物种中绝对地位最关键的一步,是维度的变化。人类并非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是完全在食物链之外更高的位置上。在伦理层面上,原本残忍的事情,一旦有了维度的变化以后就不再残忍。相对的,食物链上可接受的关系不适用于人类。食物链是人类可以接受的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但是人类不能接受任何一种动物吃人。前者体现在纳粹对犹太人的降维攻击中,通过将犹太人降维为瘟疫或寄生虫,从而合理化纳粹的行为,使之不再受到“人道”观念的约束,纳粹们也能借此逃避自我的心理煎熬。

纳粹残杀犹太人

这两层意思具有一种矛盾的性质:营造共同生活的能力使人走上了文明道路,而当人类借此跨越维度的限制,却开始破坏共同生活的基础。因此我们会看到反人类的行为披着“文明”的外衣被执行。当人与其他动物的视角被颠倒,所谓文明的行为也大多变成了反文明。即使所处的文化环境各不相同,人类却都习惯于设置一个更高等级的力量,例如神明,而这些力量也往往是实用主义的。

在维度的序列中,人似乎永远是特殊的存在。

03

人工智能的政治后果

人工智能会给当下的文明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已有的变化已经促使人类做出如上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初步分析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这种后果最值得警惕的就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多维的撕裂

人与人之间的可沟通性是人类营造共同生活的基础。无论是通过语言还是实物,人们相互交换的不仅是物质,还有精神上的沟通、理解和交融。

人工智能的麻烦在于:

首先,我们无法理解它自身发展和创造出的逻辑。尽管AlphaGo的程序是由人类编写的,但是人类最顶尖的棋手也无法理解它的下棋方式。因此人与人工智能之间是难以沟通的。

其次,人工智能还在人类中间制造了越来越远的距离。《西部世界》中描述的极端状况意味着人可能借助人工智能释放被伦理道德所压制的残忍意志,从而增加人类之间的陌生感与敌对感。

《西部世界》剧照

再次,脑机接口,以及由此创造的赛博格形态,可能增大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摧毁人类文明一直以来对平等的追求。拥有资本和技术的人可能将自己“制造”成类似超人的存在,从而获得对其他人的支配地位。

以及,最迫近的,人工智能对人力的取代,使人变得无用。再进一步的思考就是:人权的观念还会如同现在一样吗?

最终,当伪装消失,“撕裂”变成人类社会的主题,我们还能否善待彼此?人类该如何营造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

对人工智能进行文明史的考察,其目的不是判定人工智能本身的善恶,而是思考我们的智慧能否支撑我们与科技的关系。人工智能对我们造成的刺痛促进了反思,用它的在场逼问自己,人类如我们自我理解的那样吗?吴教授鼓励大家放下过度的骄傲,进行自主的思考,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也许人类还可以拥有一种新的共同生活。

推 荐 阅 读

未来我们如何活得像人?

《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

——正在到来的爱情、消费与人工智能》

吴冠军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非常受时下年轻学生与大众传媒欢迎的青年教授吴冠军的最新随笔集。

全书有几个集中的主题:爱情、消费主义、人工智能、介入日常的哲学。吴冠军用自己的写作践行学术如何介入生活。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得以认识到:爱情虽然说到底是个不幸事件,却也是我们得以活得像人的关键;已经渗透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网购”行为,充分证实了雅克·拉康“消费欲望是被制造出来”的理论;面对人工智能日益成熟的时代,你并非在与机器竞争,而是在与其他对新技术极度敏感并娴熟利用的人类进行竞争……

最终,全书落点于2017年的十个社会热词。“虐童”、“油腻男”、“维密秀”等等,真实的社会现象,如果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反思,将是对往后的日常生活极好的指引。

吴冠军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澳大利亚墨纳什大学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代表性学术著作有《多元的现代性》《日常现实的变态核心》《爱与死的幽灵学》《现时代的群学》《第十一论纲》《巨龙幻想》(英文)等,译著有阿甘本《神圣人》、巴迪欧与齐泽克《当下的哲学》、齐泽克《生于末世》(世博特别版)。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31A1P09H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