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急着在国内上线,准备专利文件的时间太紧了,该怎么办?
如果是美国,可以通过特殊的美国临时申请制度(产品着急进美国?一招2天内递交美国专利申请),最快2天抢占一个申请日,后面慢慢补文件;但中国专利法里并没有“临时申请”这个说法。
其实,90%的人不知道:中国也可以通过两个操作,实现临时申请的效果。
而且更便宜,堪称美国临时申请的“平替”!
实现中国临时申请,怎么操作?
先快速写一份“简单申请”占住申请日,质量不高也没关系,只要符合申请基本要求就行;
12个月内,再提交一份质量更高、内容完整的正式申请,同时主张在先申请的优先权。
这个操作的核心,其实是对优先权制度的灵活运用。如果您不熟悉专利优先权制度,建议阅读往期文章:专利优先权全解读:规则、期限与应用(点击阅读)
质量不高的在先申请就可以被当作“临时申请”,而提交它的目的不是进入实审授权,而是先占据一个申请日。
但要注意的是:尽管只是“占坑”,这份在先申请也不能写得太草率。
中国版“临时申请”该怎么写?
简写≠乱写。
| 权利要求可以简单
“临时申请”(先前申请)的权利要求可以简化到满足申请文件的基本要求,不影响拿到申请日就行。
比如,权要里包含该有的核心技术点,但遣词造句可以不用深究。
权要的精细打磨可以在后续的正式申请里完成。
| 但说明书必须全面、完整
说明书的语言也可以粗糙,逻辑结构也可以不那么完美。
但关键的技术内容必须清楚、完整地说明。
这是因为,如果正式申请中引入了临时申请中没有披露的新内容,那这部分新增内容无法享临时申请的申请日,时间也就白抢了,“临时申请”也没办法发挥作用。
| 最好适当拓展原技术内容
此外,对于“临时申请”,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从技术角度作进一步挖掘拓展。
会用“临时申请”策略的技术,往往本身就具备较高的价值。如果只将原始技术方案完整地写进临时申请中,而不做技术变体、应用场景的扩展性挖掘等,竞争对手就容易找到规避点,导致正式申请的保护力度可能不够。
这个习惯,千万要改
申请中国专利时,为了让申请更快进入实审,更快拿到结果,很多人都会选择提前公开。
但是,“临时申请”千万别提前公开!
“临时申请”提前公开反而可能会反噬正式申请。假设你的正式申请中需要补充新的内容,被公开的临时申请会成为新内容的对比文件,影响新颖性和创造性审查。
而且,这样做也变相给了对手机会。
你的对手可能会利用这部分已公开内容,抢先布局专利或者在此基础上改进申请专利,让你处于极其被动的位置。
有人可能会问:“就算我不提前公开,申请过了18个月,不还是会自动公开吗?”
是的,但这正是中国优先权制度的另一好处:只要你在12个月内递交发明专利的正式申请并主张优先权,那份原始申请会被视为撤回,不再进入公开流程。
也就是说,只要你不主动请求提前公开,就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技术的保密性。
提实审,就更没必要了
很多人习惯性在提交专利时,一并提出实质审查请求。
但在“临时申请”中,实质审查其实没意义。
因为临时申请迟早会被正式申请“取代”,并被视为撤回。既然如此,就没必要花实审这份钱。
总之,临时申请,只是为了占时间,不是为了授权。
更多的话
凭借优先权制度,通过这两个操作,中国申请也能达到美国临时申请的效果。
甚至,它可以完全替代美国临时申请——以中国临时申请递交PCT或通过巴黎公约进美国,美国申请也同样享受中国临时申请的申请日。
而且费用更便宜——如果不提实审,相当于中国“临时申请”只需900元申请费。而美国临时申请,小实体需要300美元(约人民币2131元)。
如果你也正在为“产品快上线、专利还没动笔”而焦虑,完全可以试试这套“临时申请+正式申请”的组合打法。
推荐文章:
美国专利研究 | 产品被曝光了, 专利就“废”了?其实还有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