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中国专利授权后,现在只要翻译一下,把专利申请递交到美国就可以获得美国专利权了!
按照这样的思路处理海外专利,你觉得对吗?
本文将基于真实案例分析中国专利直接翻译进入美国,到底行不行得通!
案例背景
某已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的其中一项权要如下: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卷积稀疏编码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向稀疏表示系数添加非负假设,类似于公式(4),则阈值算子P是非负投影;获得最深层稀疏表示的过程相当于神经网络获得稳定解的过程,即CNN的前向传递为给定输入信号,求解稀疏表示的一种追踪算法;在ML-CSC模型中,ML-CSC模型中的字典DDi被嵌入到Wi和Bi的可学习卷积核中,即 的字典原子代表CNN中的卷积滤波器,用独立的卷积核分别建模Wi和Bi;阈值ρi平行于偏置向量bi,非负软阈值算子等价于CNN的激活函数ReLU。”
申请人直接将该专利申请翻译后递交到了美国,该权要翻译后要如下:
“6.The SR image re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DCSC according to claim 1, wherein if a non-negative assumption similar to equation (4) is made to a sparse representation coefficient, a thresholding operator P is a non-negative projection; a process of obtaining a deepest sparse representation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obtaining a stable solution of a neural network, namely forwarding propagation of the CNN is a tracing algorithm for obtaining a sparse representation with a given input signal; a dictionary Di in the ML-CSC model is embedded into a learnable convolution kernel of each of Wi and Bi, a dictionary atom in BiT (or WiT) represents a convolutional filter in the CNN, and each of the Wi and the Bi is modeled with an independent convolutional kernel; and a threshold ρi is parallel to a bias vector bi, and a non-negative soft thresholding operator is equivalent to an activation function ReLU of the CNN.”
直接翻译后该申请真的能在美国授权吗?
结果是遗憾的,美国审查员指出权利要求中使用的“similar to ”属于相对术语,导致权利要求不具备明确性,根据35 U.S.C. §112(b)条款对该权利要求作出驳回决定。
为什么“类似于”在美国不行?
简单来说,112(b)条款主要规定了权要的保护范围要明确。关于112(b)的更深入解析,请参见历史文章:美国专利112问题频发,112法条中到底规定了什么?(点击阅读)下面我们结合US权要进一步探讨。
US权要6中使用了“similar to equation (4) (类似于公式4)”这一表述,其中“similar to”属于相对且含糊的表述,没有提供明确的、可执行的定义或标准,从而导致权利要求范围不明确。
“没有具体标准”对于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难以准确判断哪些假设符合“类似于”的条件。
那应当如何避免这种模糊的用词呢?
如何避免?
如果已经递交了与本案例情况相似的申请,有没有补救方法?该怎么补救呢?
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可以在权要中说明确定相似程度的标准或定义,二是在能够得到说明书支持的前提下删除权要中的模糊用词。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了解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similar to”这一表述,美国权要中出现诸如“close to(相近于)”、“substantially(基本上)”等词汇,也会引发112(b)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相比于事后补救,更好的方式是防范于未然。在翻译进入海外时,应根据不同国家的审查要求,及时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和调整。
结语
中国专利直接翻译进入海外,往往会引发许多问题,比如本案例进入美国时“类似于”引发的112(b)问题。由此可见,海外专利申请不仅仅是语言翻译的挑战,更是对各国专利法规、技术细节及审查趋势的综合考验。
直接将翻译内容申请美国专利是许多申请人易犯的典型错误之一,为帮助大家有效避免这些常见失误,我们整理了《美国专利申请指南:5大典型错误》,欢迎后台私信我们获取相关资料。
推荐文章:
海外专利实战|同样是申请美国专利,为何你支付的费用高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