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与西湖大学的学者在数学领域再次合作,其最新合作的研究成果被数学领域的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European Mathematical Society (JEMS,欧洲数学学会杂志)正式接受,该文章出现在了 “Forthcoming Articles(即将发表的文章)”栏目里面。两位作者分别是北京大学的谢俊逸和西湖大学的冀诸超,两位合作的文章名为“The multiplier spectrum morphism is generically injective(乘子谱态射在一般情形下是单射的)”。该文章研究了周期点的乘子谱,这是定义在射影线上有理映射模空间上的一个自然态射。McMullen的一个经典定理指出,除了已被充分研究的柔性Lattès族外,乘子谱态射是拟有限的。该研究通过证明乘子谱态射在一般情形下是单射的,加强了McMullen的定理,同时回答了McMullen与Poonen提出的一个问题,即:能否在模空间
中找到一个非空Zariski开集,使乘子谱态射在这个开集上是“一对一”的(“乘子谱是否一般单射”的问题)。
据了解,该文章在2023年9月上传在预印版平台arxiv上,2024年6月向JEMS投稿,2025年9月21日文章被正式接受。本篇文章不是北京大学和西湖大学今年在数学领域的首次合作发表重要文章了,今年2月时,北京大学的阳恩林便和西湖大学的赵以庚合作,在数学顶级期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上发表了今年国内的首篇数学四大文章。而本文也不是谢俊逸和冀诸超首次合作了,两位近些年多次合作,2023年他们上传在预印版的另一篇文章,证明了单参数的动力学André-Oort(DAO)猜想,该研究和本文共同构成了算术动力系统中的重要突破。另外,两位2023年还在数学领域新兴顶级期刊《Forum of Mathematics, Pi》上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题为“Homoclinic orbits, multiplier spectrum and rigidity theorems in complex dynamics”。
本文作者之一的冀诸超,生于1993年,山西太原人。他2016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期间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数学类一等奖,以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的分析与微分方程、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和团体的优胜奖;2017年硕士毕业于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2020年博士毕业于法国索邦大学,师从Romain Dujardin。博士毕业后他在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2022年9月,他正式加入西湖大学至今,目前为该校理论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冀诸超的主要研究兴趣为复动力系统,及其与算术动力系统,多复变等领域的交叉。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篇文章,他和谢俊逸另外还有多篇文章已经挂在了arxiv上。
本文另一位作者谢俊逸,我们此前已多次介绍过了,他高中毕业于广西师大附属外语学校,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学院。2008年他通过了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国际招生项目,前往巴黎高师深造。2008年-2011年间,他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及巴黎第七大学(取得硕士学位),随后在2014年取得了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师从Charles Favre。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和图卢兹数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6年他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取得终身职位,任职于雷恩数学研究所。2021年谢俊逸辞去了法国的终身教职,回国加入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教授至今。
谢俊逸主要研究方向为算术动力系统,以及相关的代数几何,丢番图几何和复动力系统问题,他在相关领域做出了深刻而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工作;为此,他也受邀将在202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作45分钟报告。除了和冀诸超多次合作外,谢俊逸还有一位老搭档就是同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也同为2026ICM报告人的袁新意。两位曾合作完全解决了几何Bogomolov猜想难题(发表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上);另外,两位合作还在几何Bombieri-Lang猜想上取得了突破,相关的2篇系列研究文章2023年便上传在了预印版平台上,目前应该仍处于审稿阶段。两位也算是国内相关领域的佼佼者了,值得高兴的是,两位回国以后依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篇被《JEMS》接受的文章。去年回国加入西湖大学的汪徐家和浙江大学李奇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Qiang Guang合作的文章也在9月16日正式被《JEMS》,该文章早在2022年4月便向JEMS投稿,近3年半后才被正式接受。
相关链接:大湾区大学姜旭旻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张若冰两位励志型学者合作成果被JEMS接受;2026国际数学家大会报告人揭晓,莫毅明将做全会报告,袁新意等人将做分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