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心智算法,破局银发经济。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很多人一听就摇头:“又来了,鸡汤喝多了容易腻。”
但我却想说:在银发经济这条充满机遇却也布满荆棘的赛道上,这句话,或许正是你我最该掌握的“心智算法”。
01
不是鸡汤,是认知重构
这句话最早来源于拜伦·凯蒂的“功课”(The Work):
“事情是为我而发生的,而不是冲着我来的。”
换句话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我们如何看待问题才是问题。
在心理学中,这叫“认知重构”——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
经典的ABC模型指出:
A事件 B信念 C情绪与行为结果
我们无法控制A,
但可以重塑B,
从而改变C。
举个例子:
你推出一款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却被用户吐槽“操作太复杂”。
如果你认为“老年人根本不会用智能产品”,结果很可能是沮丧放弃;
但如果你问自己:“这件事如何有利于我?”
你会发现:用户的反馈不是在否定你,而是在帮你迭代。
它逼着你重新思考“适老化”的真正含义——不是把年轻人产品简化,而是从零开始为老人设计。
02
三步法:把“坏事”变成“养分”
想在银发经济中走远,光有热情不够,还要有“转念”的能力。
1. 觉察——跳出“受害者心态”
当产品滞销、用户投诉、资金紧张时,别急着说“这届老人不行”“市场不成熟”。
先停下来,问自己:我现在是不是陷入了“自动化负面思维”?
2. 挑战——用证据说话
“这个产品注定失败”——真的吗?有没有人成功过?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需求不真实,还是表达不到位?
冷静审视,才能看清真相。
3. 重构——问对问题
“这件事如何有利于我?”
*是不是让我更懂用户?
*是不是倒逼我提升服务?
*是不是让我看清谁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是不是锻炼了我的韧性和智慧?
03
不只是心态,更是一种战略能力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清醒的坚韧。
它背后站着几种深厚的智慧传统:
* 斯多葛哲学:控制你能控制的(如心态、行动),接受你不能控制的(如市场波动、用户情绪)。
* 成长型思维:失败不是结局,而是反馈。
* 认知失调理论:当现实与预期不符,调整认知比逃避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在银发经济这条长跑赛道上,最终胜出的,不一定是资源最厚的那个,而是最能“转念”的那一个。